Tuesday, June 28, 2011

游池裏的真悟

放暑假了,健身房裡的游泳池成了我的新去處。因為時段管制的緣故,我有幸可以避開戲水的家庭人潮。但是我所參加的時段,大部分出現的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在池子裡一群白髮老人泡著聊天,陽光透過溫室設計的天花板射下來,這樣的畫面讓我想起史提芬史匹柏的「魔繭」電影中,那個養老院裡具有外星力量的「回春池」。

我是唯一幾個成人游泳時段會努力來回游的人。游池還有lap swim,但是我自知不是那種練過游泳隊,能來回不停不會阻礙交通的那種人,所以只好乖乖的回到成人自由泳時段。其他的老人帶著枴杖來游池,看來是為了復健用的。在池子裡,他們幾乎就是泡在那裡,我偷偷把頭埋到水裡去看,他們也只是掛浮麵條上,兩腳划呀划地像個水母般慢慢漂個一個小時。一兩個六七十歲的奶奶會來回游,但是她們都游得很隨意,有時仰式,有時只是頭在水面上慢慢前進。

而我是那個很努力游過來游過去的那位,有時候蛙式,有時候自由式。原因沒有別的,是水道有一半深達五公尺,如果我不努力游我就會沈下去呀!還有,全游泳池只有我會戴蛙鏡,全部的人都不戴蛙鏡。老奶奶們的連妝都在臉上,因為她們都不需要把頭伸到水裡!

表面上我看起來很專業,其實是我很害怕會沈下去。一個奶奶把浮麵條跨坐,我常看她騎在u字形的麵條上像隻海馬一樣自在地飄來飄去。她飄過我身邊的時候,幽幽地說:「我看妳游得挺好的呀!」然後就又飄走了。

先生常驚異於台灣這個海島,他所認識會游泳的人居然不多。小時候被送去學游泳,先從韻律呼吸開始,水母飄,然後就在岸上打水,然後在水裡打水。學了一期以後,我會自由式划手了,可是根本不會換氣。到了國中,學校希望學生都能學會游泳,於是先從蛙式開始教。一樣也是韻律呼吸,水母飄、打水,岸上水中模擬正確動作、水中踢水踢了好一陣子,才進行到划水和換氣。為了怕學校考試過不了,我又跟著朋友在暑假時跑去學游泳。這次終於學會兩式換氣。雖然大半年的游泳課都是冷水,但是游泳變成我最喜歡的體育課內容之一。兩個小時的課其實有點長,和同學們都會想些花招來玩。倒立,翻滾,潛到水裡去撿東西,挑戰深水區…等等。我跟會游泳的同學學會不用把頭埋在水裡也能前進的方式,幾個同學一起玩也會挑戰在深水區移動,但是其實對水深的地方我是又害怕又覺得剌激的。

高中時換了個學校,我才發現我是全班五十幾人裡唯二會游泳的人。老師一點也不想教會學生,造成期末考試時全班都是用閉氣游完全程,大家都在練習怎麼樣才能閉得久,只有我和另一位同學可以換氣游完。

在健身房的游泳池裡,我體悟到,其實學游泳最重要的,不是把四式游得漂亮標準,而是培養水性。會游會換氣又怎麼樣?要是在海裡你累了不能游了,要怎麼浮起來?這時候就沒辦法站起來休息了,因為根本沒有底!台灣的游泳教育就像所有其他的教育一樣,常常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教了其他一堆花俏的末節。看到先生的三歲姪女在美國學游泳的影片,讓我更深的體會到這點。她的教練不是先教孩子們打水,或在岸上比劃模擬正確的划水動作。她也不是一步一步的拆解動作要小孩練習,而是讓孩子習慣水的感覺,不怕水,習慣水本來就搆不到底的事實(因為孩子本來就搆不到池底)。

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在瑞士日內瓦湖出了意外,淹死了。他並不是不會游泳。一個外國學生邀他一起遊到湖中心的浮台上去。她到了,他沒到。後來被別的游泳的小孩發現。我常想他會不會是像我一樣習慣在站起來就可以休息的池子裡游泳?雖然我可以游個五六十公尺沒問題,但是我沒有學過在不見底的地方該怎麼保持浮力,所以,當他累了,他發現他搆不到底,週圍又是一片水沒有東西可以抓,(還有我是那種沒有蛙鏡就「不能」游泳的人,會不會他也是?)他會不會太過驚慌而忘了該怎麼游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教會一個人不怕水,能在水中前進比教會自由式雙邊換氣更重要?

游泳只是一個例子。我想到更多我們會教育孩子的東西,數學,語言,科學,文學…也許我們也陷入了同樣的盲點也不自知。

Saturday, June 25, 2011

快速學簡體字(或繁體字)

需要快速學簡體字的人,可以到下面這個網站:繁簡自通
http://www.language.berkeley.edu/fanjian/start.html

看起來似乎是為了懂繁體要學簡體的人而設的,對於簡化的規則有系統性的分類和練習。我不知道對想學繁體的人會不會有一樣的幫助。感覺上好像由繁入簡稍微容易一點呵?

(我的一個畢業了的學生八月要上大學了,可是他的大學用的是簡體字,寫信來問我。因此我這老師服務到家,幫他找找解決的辦法。看來只要我的工作信箱還沒被移除,我還是會繼續服務下去的。)

Friday, June 10, 2011

莎喲哪啦,再見

這一個月是個心情錯綜復雜的一個月。第一批我從零教起來的學生要畢業了,另一批讓我打心底喜愛的學生卻得跟我說再見。我捨不得他們,他們也是一樣,心情是互相的。

而我檢視這幾年的教學生涯,也有許多的感受。衷心感謝這樣的機會,讓我可以學習做為一個相伴學生、引導他們成長的成人、老師。而今後這樣的角色要轉成父母了。

我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寫這個部落格,但是至少下一年我會暫別學校教學的舞台。謝謝各位的支持與交流。我很高興能跟大家分享教學中的甘苦,抒發在腦海裡盤旋的想法。再寫下去就要金像獎一樣謝天謝地謝爸媽落落長。簡短一句:「珍重再見!」
(註:當然還是歡迎大家留言繼續交流啦!暑假快樂喲!)

Sunday, June 5, 2011

碎念時間-軌跡(六)

不知道當你在街上走,看到一群有男有女,穿著垮褲,蹬著滑板,女孩穿著超短褲,臉上紅紅綠綠的青少年向你走來,你的反應是什麼?

a)世風日下,現在的小孩真是亂七八糟啊…
b)這些小孩大概是混幫派的吧,真可怕。我得走快一點
c)這群小孩的家長在幹麼,怎麼不管好一點?
d)..??

我覺得這世界對於青少年有種仇視的態度,是我們成人自己沒有注意到的。就算是看台灣的校園新聞,一連串的暴凌,學生歐打同學,掌摑老師…網路留言痛罵人本,怪他們推動反體罰,造成學生無法無天,然後支持教官體系深入,這種學生得打不然管不住…云云。

我承認有些學生真的很頑劣,中外都一樣。但是如果情況會壞到學生上課痛扁別的同學,老師束手無策,那已經是整個制度出問題,而不是只有學生了。

但是真的有太多人對於青少年,他們所看到的是他們的血氣方剛,他們的不成熟和叛逆。成人痛恨年輕的一代不聽話,不愛惜已經為他們鋪好的大好前途,卻沒有看到他們可能還沒有被污染的眼光,他們的好奇心,和年輕所帶來的無窮創意與爆發力。

剛開始面對學生的不成熟,實在到了會讓我上課捉狂的程度。以我教到四年級的小立來講,她到了四年級還是給我一副,「吼,妳什麼時候要讓我下課啦!」那種態度。有時候想到過去幾年跟她和她媽的風風雨雨,看到她那個樣子真的是想把她踢出教室去。我也跟其他老師討論是不是我們真的太好心,太容忍了,才會養成她這種覺得大家都順她意的態度。她到了大學一定會被教授慘電。有誰敢跟教授爭:「我就是因為沒來上課,所以今天才沒辦法交報告的呀?」不過也有一些時候她會突然流露善良的一面,比方說有一次她問我中國是不是只能生一個孩子?我說是的。她又問了一堆問題:「那如果生了第二個怎麼辦?那如果…」結果是她非常擔憂中國的棄嬰問題,「那太可憐了。」又一次她突然走進教室說:「喔,老師,妳真是很有耐心又好的老師。妳了解我們每個人的狀況,課程什麼又都掌握得很好。」突然被拗客讚美我有點不知所措:「喔,是嗎?謝謝。」

我很喜歡看學生表演,演戲,唱歌,表演自己的作品。有時候很讚嘆於學生的年紀,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美好的音樂作品存在腦裡?學生去年到今年演技大大進步了,是有目共睹的成果,也會讓我很高興。有一兩個學生上課很混,可是卻又很貼心。知道我明年不會教他們了,特地給我一個大擁抱。跟他沒做功課這件事情比起來,其實我比較擔心他是不是還憂鬱,跟他爸的關係是不是還困擾著他,有沒有去參加瘋狂派對惹麻煩。有些學生讓我傷心倒不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而是傷心於他們原生家庭的問題是沒有人能解決的,把孩子也一起拖下去,也很氣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這樣的父母。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成人,是會好好管教而且花時間在孩子身上的。我只希望他們快快長大,快快脫離那樣的家庭自立,然後也許有一天有錢去看心理醫生。(唉)

在管教孩子上,我是充滿戒慎恐懼的。因為從小被不當管教,語言羞辱久了,我害怕也同樣對待我的學生。指正他們的時候,要想怎麼樣才不會讓他們在同學面前丟臉。怕剛才講的傷了他們的心,然後又回去道歉。可是又怕不馬上做為,被欺負的學生得不到正義,那做為老師的反而助長了不義。所以第一年和第二年教學走得實在辛苦。

學校的學生倒是過得非常快樂。我很驚異的發現,真的有學生是喜愛來上學的。當然他們不喜歡學校有功課。不過學校給他們合適發展的空間以後,雖然功課是個討人厭的部分,他們也會接受而繼續學習。

星期六從外面回家,發現公寓外擠了一堆人。一台長禮車把車道擋住,讓我們開不進去。老公搖下車窗問他們:「怎麼回事?」鄰居跑過來,「對不起,小孩要去prom,我馬上叫車子開走。」果真我們停好車,外面有六七個男女孩,男生們穿著筆挺西裝,帶著花,有點那種第一次穿戴整齊,卻尷尬到不知道手腳擺在哪裡好。女孩子則是個個盛裝,頂著設計過的頭髮,蹬著閃亮的高跟鞋,吱吱喳喳地聚在一起,過度化妝的臉蛋掩不住興奮。我想起我的學生們,會心一笑。走過女孩們的時候,讚了一句:「淑女們,妳們今天好漂亮啊!」她們很高興地說謝謝,雀躍地走向幫她拍照的家長。

上樓以後,老公告訴我:「哇,要不是妳教高中,妳大概從來也不會說出那種話來吧?」我心裡想了一下,是啊,要不是我教高中生,了解這個活動對他們的意義,看過女學生興奮的討論去哪裡買禮服,配鞋子,男生彼此交換到底要約哪個女孩一起去,到底該怎麼鼓起勇氣去問…我可能只會是一個惱怒車道被一群討厭的美國小鬼租來的荒唐禮車擋住的外國人。

碎念時間-軌跡(五)

會來到這所學校任教,有時候常覺得是種無法解釋的奇妙安排。
這是我第一所試教的學校。開始只是因為幾個家長覺得現在的教育體系不能滿足他們對教育的理念,於是決定自己來創校。他們找了一群有志之士,他們的夢想和藍圖說服了當時在東岸當校長的現任校長放下做得好好的工作,挖角了另兩位也是在這裡的名校任職的兩位老師,一個校長,一個做副校長,一個做財務長,就這樣在空無一物的辦公室開始工作。由倉庫改建的教室,我剛來的時候有種地球村美語的感覺。現代化的傢俱,色彩對比強列空間,就像個新式的辦公補習班。來入學的學生和家長也夠大膽,把小孩送到這個不知道會不會倒的學校。但是學校的課程設計非常與眾不同。我很喜歡它們在高一高二把英文歷史地理全部融合的教法。世界文明史地上到中國的時候,他們得讀「雪花扇」這部小說,上到中亞,他們讀的是「追風箏的孩子」,其他像歐洲古希臘的悲喜劇也融在其中。科學方面,是像台灣那樣得每年都上科學統合課,生物,物理,化學分三學期輪換。可是一般美國學校學生只要單選,等於如果高一上完生物課,這一輩子到畢業都不用再碰生物了,這對我這種高一就放棄科學類的文組學生,是件遺憾的事。誰知道我後來發現其實科學很有意思,只是相隔太遠,再也不可能去碰了。

最讓我心動的是,這個學校一開始創校,就決定採用西班牙文和中文兩種外語做為外語項目。這在這一帶的私校裡是非常有遠見的舉動。那時候中文熱還沒熱起來也還沒涼過頭,一般的私校還在教法文、拉丁文、德文什麼的,沒有人想到也沒人敢開中文。我去面試的時候,每個私立學校都在討論「也許」我們可以試著來成立中文課程。

第一次面試,我跟校長相談甚歡,談語言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談語言學習,也談到他的理念。校長自己在英國念過中學,在俄羅斯、德國當過校長,所以他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語言與溝通應該放在什麼地位。一般的美國學校其實對語言課根本就是可有可無,沒錢的時候第一個砍的就是這種「沒什麼價值」的課,反正美國人也從來沒把別人的語言學會,世界上的人都在學英文呀。我問了很多關於學校,學生組成的問題。讓我最感動的,是校長告訴我:「我在那種常春藤預備高中待了很久,學生一走進來面試我就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潛力,我可以很快挑出會上哈佛耶魯那種的小孩。」可是他接著說:「不過,在這個學校這不是我要挑選的。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是像凱特這種的,我知道她以後大概上不了哈佛。可是十年以後,誰在乎她上了哈佛沒有。我知道十年以後,大家看到她會覺得,哇,這個女孩充滿自信和能力,我們想要跟這樣的人一起工作。」這對像我這種一輩子照著社會期待努力上好學校其他什麼都不管的傳統台灣學生,是種清新的空氣。我深受台灣考試制度之苦,是制度下的倖存者,壓根兒也不會想再回去這樣的教育制度繼續復製同樣的痛苦在下一代身上。如果我真的成為一個高中的老師,我肯定要做不一樣的事情。

校長跟我談學校希望給學生的世界觀,談多元文化與融合。我走出他的辦公室以後覺得對教育充滿了希望,即便在連分合約也沒有下文,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雇用的情況下,我心裡想著的是,「這就是我想要來的學校啊!」

之後又經過一段時間,也跑了不同地方面試,裡面也包括大學和成人。可是很奇怪地,不是暫時沒缺就是只有短期半職的。我掙扎著到底要教高中生還是大學生。大學生和成人是我喜歡的族群,因為容易溝通。也許我心裡一直害怕面對自己青少女時期不愉快的學校記憶,對於高中的孩子,我是又懼又怕的。潛意識裡,我害怕自己成為那些曾經帶給我痛苦的老師的面孔。但是理智上我知道高中生將是發揮所有語言學習與教學法的最好舞台。這對剛出校門不久的人,是個極大的誘惑。如果你教過大學和成人階段,大概可以了解道理是什麼。高中裡每天與學生相見,他們的年紀夠大可以講理,但是又夠小能夠被塑造,如果能夠受到引導,在各個年紀裡是最能讓老師發揮生命影響力的族群。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所有我投過的成人大學教育構構,都告訴我沒有缺。後來這個學校打電話給我,說他們可以給我一個半職的工作。我馬上就接受了。就在我接受以後,又開始接到大學甚至我已經任教的機構問我要不要去教書。很遺憾的拒絕以後,這個高中的原任教中文老師突然決定離職,於是我莫名其妙地開始一分全職的工作。

Thursday, May 26, 2011

相聲

「相聲」這種要能夠欣賞,除了語言得有一定掌握以外,對於文化意含,幽默的表達和方式得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西式的單口脫口秀的方式,也需要對文化和語言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夠體會笑點在哪裡。這讓我想到英式Monty Python一類的幽默,對我們華人來說,雖然可以透過字幕來了解,可是很多人可能還是覺得不知道有什麼好笑。就像除了台灣的相聲以外,有時候亂找一些大陸的相聲段子,我也真的不確定我要不要笑。

既然要介紹「相聲」這種東西,我想那從西方的幽默和表演方式開始好了,這樣也許學生可以對中西幽默的表現做一番比較。我用的是Eddie Izzard的一段講他一個英國人在法國說法文的片段,跟相聲瓦舍嘲弄不同語言和口音的段子來做一個對比:


Saturday, May 7, 2011

用什麼書真的不重要

最近又被問到這個問題:「你用什麼書呀?為什麼用這一本?為什麼不用那一本?」而且大家也快到了選書的時候了吧?我真心的覺得,「用什麼書真的不重要」。真的。

剛開始教的時候,想的是怎麼把書裡的內容教完。「這個語法點學生都教不會,怎麼辦?」「東西太多,教不完,怎麼辦?」因為是新手,照書本教是最安全的。

後來發現,書裡的東西,有很多實在不太合用。有必要一定要在一年級就教「把」字句嗎?很多菜學生根本沒吃過,有必要學這些名詞嗎?是不是學一些他們會吃的東西比較有用?如果學生不住宿舍都住家裡,只有十四歲不能喝啤酒,那學這些字幹什麼?

還有,編書的人其實不見得了解學生學習的歷程,甚至他們也不太需要教學生,就編書賺錢就好了。那這樣我幹麼還要照著書教呀?你自己的學生,你自己的課程設計,學生要達到那些指標,你自己最明白,這樣,用什麼書,有那麼重要嗎?

當然每本書偏重不同,有的老師喜歡它的多媒體,有的人喜歡它的編排。就像吃飯的口味一樣,各有所好,每本書都會有人捍衛自己的選擇。只要找到一套使用的方法,而不要完全被書綁住,就行了。這道理就像令孤沖練獨孤九劍一樣,要練成得把所學過的劍招全忘了,到最後是「無招勝有招」。

碎念時間-軌跡(四)

有時候覺得,早知道我以後會長滯美國,還住在加州,那時候應該選個歐洲國家去當交換學生,而不是來加州的大學。不過人生也是充滿難以預料的結果的。我本來以為我會在美國把我的社會輔系修一修,結果發現全不是這麼回事。那些社會學理論的東西,對一個剛來美國上大學的外國學生挑戰很大,特別是我本來想修的性別研究。第一節上課的時候,發現讀本厚厚一本。老師在台上講自殺社會學還是什麼理論的東東,我完全不知道他在幹麻。晚上的閱讀大概有八十頁,我根本連十頁都看不完。回去上經濟學之類的課又很無聊,大講堂坐了兩三百人,我太晚進去坐在最後一排,老師縮成一個小指那麼大。我不用抄也知道她在講什麼,因為我都學過了。結果我第一個星期就在學校裡亂晃找課加簽,跟我在台灣沒什麼兩樣,焦慮得很。

一天遇到同是交換學生的日本人Taki,我跟他閒聊,問他在日本是什麼系的。他說是「語言學」。那是什麼東西?我從來沒聽過。我問他到底學些什麼?語言嗎?他說不是。後來我幹脆跟著他去上課。結果就這樣發現了一個新天地。

我跟當時的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公每隔一天都會通電話。他在洛杉磯,我在聖地牙哥。我幾乎是把當天上課聽到的東西跟他喋喋不休的覆述一遍,可以講個一兩個小時,有多有趣多新鮮,我從來沒有學過這麼有意思的學問。他也很認真的跟我討論,造成他後來真的也去拿了一個語言學的碩士,我們兩個真的是同一類的咖,怪不得會在一起。

申請研究所的時候,我其實只申請了四家,全部都在南加,跟不想遠距有很大的關係,這是我沒想過自己會做出來的事情。我以為自己再也不要為了別人而改變我的選擇了。但我也決定如果真的進了三個小時車程以外的博士班,我也會去。我本來也很希望能上男友的學校,但是後來上了隔對台的對手學校。後來發現這真的是上帝的安排。這個學校除了有我想要學習的題目以外,還兼含語教的內容和研究。當初其實一點也沒有打算要修這些語教的課的。但是跟系上安排選課的人談完,發現只需要多修一點額外的課就可以順便拿到語教的証書,其實也不算太大的負擔。後來也因為這些課,讓我在當助教教中文的時候更有心得。有一個學期的實習課得到指定的ESL的教室裡去實習。任課的老師非常厲害,她憑著以前對我的印象,覺得我會喜歡成人學校的環境與某個她所認識的老師,就把我派到一個日間的成人學校去實習了。後來証明她的直覺與決定是正確的。在那個學期裡,我發現我很喜歡教學對人帶來的正面影響。對於這些移民而言,學好英文是幫助他們能融入社會,看懂孩子的功課,找到更好工作的管道,因此所帶來的影響是很深的。但是成人學校也有許多挑戰。因為免費,所以完全靠學生的動力,以及老師個人的魅力留住學生。班級人數一往下掉就有停開的危機。但是我喜歡移民學生的熱情和活力,也喜歡教學的挑戰。要知道,在那樣的課堂裡,什麼語言教學上難以想像的障礙都可能遇到。有些人在自己的國家連小學都沒讀過,有的人小時候根本沒有真正打開過書來讀。

雖然我在學校的時候就知道ESL教學在美國是條死路,沒有固定的收入和保障,但是畢業的時候還是試著找這方面的工作。光是取得學區的教師証就讓我跟龐大的官僚制度耗費了許多心神,結果發現工作機會少得可憐。同時只好找尋中文方面的教學工作。

Sunday, May 1, 2011

碎念時間-軌跡(三)

進到大學以後,某個層面上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倒不是因為終於進了大學,而是突然感受到思想上自由的空氣。各種思潮一時之間湧進,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事實上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找尋自己的答案。這對受了多年壓抑氛圍的學生們來說,是種前所未有的舒暢。同學們都非常聰明,可是身處其中我倒不覺得有競爭的壓力,反而很高興地發現原來有這麼多想法如此特別的人,而且跟我一樣年輕。

商學院特別重視活動、組織,與表達的能力。簡言之就是哈拉的能力。大家其實都一樣的不安全感,但是都努力表現出最好,最活潑的一面,也許是光鮮的衣著,或者外放陽光的舉止。大家心中推崇的,也是這樣的形象。這對我這種不喜歡跟人社交的個性是個極大的反差,有點像穿著拖鞋睡褲走進盛裝舞會般的突兀與不知所措。功課上我還可以應付得過去,甚至拿高分。可是我知道成績並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其他如爭取領導的機會,人際擴展,我總是做得心虛又不自然,非常痛苦。因為對財務之類的東西沒什麼興趣,硬要看華爾街日報或是財務報表也會讓我打瞌睡。

有時候心情低潮起來,甚至會很不成熟的跟媽媽抱怨都是她害我念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系,搞得我現在不上不下。一年級的時候我發現要轉系還得跟兩百個人搶那三五個插大和轉系的位子。因為沒辦法放下課業全力衝刺,就放棄了。二年級的時候,決定申請修輔系好了,結果發現決定的方法居然是所有申請人一起來比前一年的成績平均排名,然後再看每個人的志願序。我很不巧就差一名,正好前面的人也選外文系,所以我就被前面的同學擠下來,心裡火大得不得了。這個制度非常不合理,因為我落入第二志願社會學輔系,其實根本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可是搞不好我因此占了某個很想輔社會系的人的位子。

後來我完全放棄想要轉系或者輔修的願望,決定再也不去在乎本系的課學得怎麼樣(當然我還是乖乖上課的好孩子,只是不再那麼在意表現了),每個學期,別的同學會選修一些商學院或是經會相關的課,但是我除了必修的課以外,所有的選修課都是我自己喜歡的外系的課,跟商管一點關係也沒有,反正畢業學分還是會承認的。因為是自己選的而不是為了以後的前途或是工作,反而上得特別快樂。有些課很有意思,像是電影,性別,兒童文學,口譯等,讓我的大學生活至少有些值得期待的東西。

雖然大部分的時間上課上得不甚愉快,但是系上有一兩老師在思想和處事上讓我十分讚賞。年輕的時候,尤其是商學院的學生,每個人都得顯得野心勃勃,看起來好像五年計畫,十年計畫都列好了似的。對我這種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又不想違心地編造夢想藍圖的人,我常覺得自己一定是哪裡有問題。我學涯的選擇讓我困擾到有一天終於鼓起勇氣跑去找這位老師談話。那天的內容我還記在我的日記本裡。他告訴我,「其實我從來沒有立志過要念研究所。念了碩士,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念博士。念了博士,我也沒想過自己要去當教授…」「可是我就這樣莫名其妙地來到這裡。可見很多東西,企業也是一樣,是很難計畫的。」除了很商學院式的帶著我做優勢分析,幫我分析我所告訴他的,自己想過的路和興趣以外,他只告訴我:「你還很年輕,想做什麼就去做啊。大不了一年以後再換就好了。下一個不行,那就再換。你擔心會有什麼損失嗎?」我搖搖頭,想不出來什麼。

後來過了不久,走在校園裡,我看到交換學生的徵選廣告。我想起大二時發現學校有這樣的交換計畫,很是嚮往。不過後來就把這個念頭放了一邊。都大四了,去申請大概太遲了吧?也許該早早畢業像別人一樣去找工作賺錢吧。不過這樣的想法卻一直徘徊在腦袋裡。最後在截止前幾天我決定試一試也沒什麼損失,於是把申請的讀書計畫和需要的成績緊急整理好,就送出去了。還好半年之前我之前不知道腦筋想什麼跑去考了托福,因此至少該考的試也有了。

經過一連串審查和面試,我居然被錄取了。對於這樣的結果,雖還不至於到鬧家庭革命,但我媽是不太同意的。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大學念得非常不愉快,讓她重新思考當初這條為我決定的路,對於這件我唯一堅持而且自己跑去做的事情,也只好同意了。加上只有一年,又只需要負擔生活費而不用付美國大學的學費,就讓我去了。大學的錯誤選擇讓我一直陷在一個讓我不快樂的環境裡。不過至少我學會並且體認到,我再也不會讓別的人特別是家人為我做決定了,(無論是出於美德或是別人的好意),包括我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的決定也是如此。

Saturday, April 30, 2011

教學最怕的一個主題

在教學裏最怕的一個主題,對我而言,不是「把」字句,不是怎麼解釋「了」的問題,也不是「能/可以/會」這幾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連枝兄弟,而是…

「中國地理」!

「中國地理」,這個讓我國高中念了六年的科目,是個遙遠又讓人心虛的東西。

地理和歷史在那高中大學都要聯考的年代,其實是我最拿手的科目之一。從國一開始我就學會用白報紙描課本上的地圖,然後一一標上城市,河流,鐵路。復習的時候,憑記憶把整張圖重建出來,是我熟練的準備方式,中外地理都是同樣的方式,一直到高中。一個學期下來可以累積出厚厚一疊用薄紙描的地圖。那個時候的我可以把某鐵路會穿過的省分和城市一一照順序念出來,也可以隨手一畫把主要鐵路線全部標出來(是說這樣我就可以坐火車到任何城市去旅遊嗎?還是做旅行社人工訂票的專家?)結果搞到現在我隨手一畫,畫出來的中國地圖雖然形狀很準但是卻是中國國民黨版含外蒙古的「秋海棠」造形,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老母雞」。花了那麼多時間學習的東西原來是個大謊言,天曉得還有多少虛假的謊言夾在課文的字裡行間。雖然我小學的時候台灣開始開放到中國去,但是我也是經過許多年到了上大學以後才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許多我曾經手寫描繪的名字在交談間聽起來很熟悉,可是卻有種奇異的感覺,因為我知道除非我真的親自遊歷,我所被教育的印象應該充滿了問號。所以我才說中國地理對我來說是個遙遠而讓我心虛的東西。

所以幹麼教這種東西呢?學生連美國的州都搞不清楚了。
到目前為止,課本裡提到地名的地方其實很少。學生知道北京,上海,然後…就沒有了。但是我覺得到了中級以後的談話,很難不會在談話或是文章裡提到一些地名和專有名詞。我的想法是如果聽者和讀者可以很快辨認出來那些是專有名詞,雖然不是很清楚它的地理位置或甚至只是一個感覺:「聽起來應該是個省吧?」那麼至少可以不被絆住而能繼續解讀更重要的訊息。常常學生會被地名,譯名卡住,花了老半天以為可以把它斷句找POS,只因為中文的方格字每一個字都一樣的距離而不容易斷句。依此概念,其實國家名也是重要需要花一點時間學習的東西。

我所待的學校建立時的一個目標是global education,這幾年在學校的人文科上也逐漸看出老師們的努力,帶學生探索一般學校課程不會去深入的中亞,中東歷史地理和世界地理。在這樣的大傘下,似乎教一點中國的地理也理所當然。
不過我的大概構想是讓學生熟悉主要省區的名字,也許最後玩一個Geography Bee的遊戲,並且以一個中文三的年度虛擬旅遊計畫作結。因為沒教過,所以不知道結果如何。以後再上來報告。

Sunday, April 24, 2011

碎念時間-軌跡(二)

由於媽媽自己求學並不是很順遂,對於我們孩子們的教育,她幾乎是種補償的心態。買全套的精裝兒童書,給我們上私立學校。上才藝班,音樂、作文、美術、功文數學、書法、游泳、英文什麼的。除了跳舞這種東西我很早就表達不喜歡學習以外,那個年代的父母會給小孩補習的東西我都上過。但是這些教育的支出也給家裡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現在回頭看,上了這些學校和課程對我的幫助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我倒希望當時我的父母能多陪我們一點,爸爸少加班,媽媽的眉頭能舒展一點。

那是一段寂寞的日子。私校裡充斥著各種比較。所有地方上的名流的小孩都來這個學校上學,父母是議員的,醫生的,律師的,開上市公司的,醫院院長,開連鎖企業的…什麼都有。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家,在裡面實在稀少。不知道我是特別敏感早熟還是別的同學真的看事情的高度跟我不一樣,在臉書上開起同學會,別的同學對學校是充滿懷念,老師慈祥,小學時光天真無慮。而我跟我哥的回憶卻是老師大小眼,貪婪,而我們得努力在勢利的環境裡求生。在我們兄妹之間,我們從來沒有聊過這段日子,但我知道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我知道老師對待頑皮但是爸爸是名醫的同學就是不一樣。當老師看每個學生的時候,他們看到的不是我們這個人,而是背後的父母開什麼樣的進口車來接我們,過年的時候送的是什麼高級水果夾層帶紅包。為了生存,我們兄妹倆的功課總是名列前茅,因為這是唯一不會受到更多歧視與有意無意的言語羞辱的方法。我一直想不透為什麼學校裡發生了這麼多不合理的事,為什麼爸媽還是讓我們繼續花高學費念這樣的學校,然後過年過節努力送禮給老師,希望老師手下留情,對我們好一點?也許對他們來說,他們覺得這是他們所能供給的,最好的學校,無論如何也要撐下去? 因為這些經歷,年幼時的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看不起做老師的人。


當然會這樣覺得是件矛盾的事,因為家裡出了這麼多的老師。記憶中也從來不曾有家長來家裏拜訪過。但是我對老師這個工作是沒有幻想的。又累,又辛苦,又不能隨便請假。生病的時候,最希望是能留在家裏有媽媽照顧我。可是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有好幾次甚至是媽媽把我帶到學校去,讓我一個人在她的位子上睡覺,畫圖,自己在空蕩蕩的國中操場晃來晃去,追著落葉跑。媽媽上完第八節回家的時候,已經累到精力全失,脾氣很差,所以我的皮得蹦緊一點。幫忙切下電鍋開關,有時候幫忙洗點菜,微波食品等等。最重要的是不要賴在那裏說話,免得擋到趕著做菜上菜的媽媽。

媽媽很清楚的告訴我以後絕對不要當老師。這是就她的經驗而發的忠告。對她來說,她所教的是不被主流重視的家政和生物。這邊借課來考試,那邊借課來趕課,完全沒有人把她的課當一回事。上課的時候,學生打個毛線又不可能好好坐在位子上,也不可能正經八百的坐著不聊天。要是學生不好好坐在位子上,而且還講話聊天,巡堂的老師會把她的課歸為秩序不好,為了她的考績,她永遠都掙扎於上課秩序的維持。可是這是很可笑的要求。有誰縫個拼布還得正襟危坐的?她常抱怨自己個性太柔,對學生太好,學生都不怕她。她也常羨慕某些教國英數理的同事很「恰」。「妳別看那某某阿姨現在這個樣子喔,她對學生都拳打腳踢的,學生怕她怕得要死,所以她上課秩序一流耶!可是啊,像我根本就做不出那種事情。」雖然我想她心裡也知道同事的行為是錯誤的,可是「生存」是個現實的問題。所以她的結論是,「像妳啊,妳的個性跟我一樣,妳這樣去教書,一定會被吃掉,我不要妳受這種苦。」

我倒是沒有想過太多。路就照著大家都想前進的方向前進。我的數理並不特別擅長,因為我很早就放棄熱門的醫學之路。「也許走法律吧?」那幾年間因為政治生態的轉變,突然法律系變得熱門起來。我以為我會順著熱門科系的列車,照著別人的期望跟大家擠第一志願的法律系。但是,後來高中的一場重病,讓我的生活有了急轉彎。所有的期待在和健康權量之下被放在一邊。而我也發現自己喜歡文字和語言,也許當翻譯吧?高中時的我覺得這該是我走的路。當時連媽媽也覺得如果我能夠考上離家不遠的私立大學外文系也不錯,風景優美,又可以繼續留在熟悉的環境裡。

只是大學聯考成績公布以後,媽媽開始後悔了,或說覺得用這樣的成績念家附近的大學太可惜了,於是決定應該讓我北上念書。那其實也好,只要念我想念的外文系就好了。現在回想起做決定的那幾天,幾乎是一片模糊。事實上大概也只有幾天的時間可以填志願,非常緊迫。我寫了一個版本,大概只列了五個學校和科系,裡面完全沒有師範院校。其實只有第一個志願是我真正在乎的,其他都只是填位子用的。但是我拿給媽媽看的時候,她拿回房間去,出來的時候,把我的志願都改了。當時我做了一件讓我後悔多年的事情,就是我接受了媽媽為我的安排。她讓我跟哥哥念財經系的朋友跟我通電話,打退我想要念文學院的想法(「外文系念的東西都很死,妳出來以後很難找工作喔…」)我一看那分志願順序,照著我的成績和落點,我很清楚外文系當然上不了了,因為被排在法律和商學系之後。以美國文化的思考方式來看,這應該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自己的主張和堅持。不過,那時候的我實在很難有自己的主張和堅持,畢竟在傳統文化下長大,覺得「乖和聽長輩的話」才是對的,難道不是嗎?

放榜了,照著我早就知道的結果,我上了一個非常熱門的商學科系。

Saturday, April 23, 2011

給換學校工作的老師的面試提醒

其實是給我自己的提醒,寫下來,這樣以後我可以再回來溫習。

一、不管已經教得多久多熟練,試教的教案一定得仔細準備演練

現在教得時間稍微長一點,脫離菜鳥新手的日子了,發現自己備課的時間縮短了,不像剛開始的時候幾乎要用等量或更長的時間準備我的課程。加上課量是每週五天,有些小環節到了課堂上再見機行事其實還過得去。但是這並不代表面試時可以用同樣的心態來應付。

上次學校來了一個教了很久的老鳥教師來面試,履歷上是非常漂亮讓人期待,但是聽說一試教就不行了。我們推敲是因為這個老師大概在公立學校教書,課量很大,請假跑來我們學校試教,累都累死了,心態上大概覺得就跟他平常上課一樣準備就好了,把試教當作眾多教案之一。殊不知試教的印象是決定的關鍵。也有一些新手老師剛出校門正在找工作,積極得很,花費所有精力(反正沒工作)全力以赴就為了準備這一分五十分鐘的必殺終極教案,來學校拜訪也顯得活潑、願意跟人交談。一比之下,雖然經驗值很重要,但是要是你坐在台下聽課,你要選哪一個? 所以說新手老師,你們的潛力無窮,不要看低自己呀!

二、不要依賴現代科技

每個學校的設備不同,就算什麼都有,也可能就在你教的那一天電腦當機,投影機燈泡不亮,音響壞掉之類的。就算學校告訴你他們有這些設備而且運作良好,還是不能完全相信。所以除非你能自己帶一台喇叭來放音樂,自己提一台小投影機接筆記,還是不要讓你的試教是仰賴在看一個影片,聽一首歌,看一段投影片之類的。再不然就得有備案,影印檔案之類的。

三、多準備活動總比活動做完沒事幹好

有的時候沒教完你準備的東西其實也還好,最怕是叫你教六十分鐘結果你五十分鐘就教完,全部的人僵在那裡不知道要幹麻。試教並不是只看你教,也看你沒教的時候做什麼。這種提早教完的時刻正好看一個老師的智慧。因為我們自己教書也常常有這種剩餘的零碎時間,運用得好的話,是加分。像上面提到的那位老鳥教完了居然把課還給原任課老師,是致命的一擊。任課老師通常因為試教也已經預備好了不上自己的課,你丟給他來上也造成別人的困擾。復習復習剛才的課程也好,玩個小遊戲也好,總之,如果多準備一些緊急的小活動,這十分鐘就撐過去了,也就過關了。

四、態度積極,有機會跟別的老師多交談

我自己是很不愛說話,很內向的人。但是大學在商學院的時候我學到其實積極和愛說話的假象是可以塑造出來的,而且在一堆人的中間可以幫助你讓人印象深刻。如果這分工作是你很想要的,暫時假裝一下又何妨?(前題是如果你很想要這分工作的話)中午的時候,我們大部分的老師都會坐在一桌大圓會議桌吃飯。這時候就會看到各種不同的候選人的態度。我們自己其實都是吃自己的,也聊自己的,因為我已經跟大家熟了,所以我自己一個人默默吃飯聽同事說話也不覺得怎麼樣。可是如果你是一個面試的老師,真的很需要積極的跟別的人說話,因為這可以幫助你了解這個學校的文化,也讓別的老師對你留下印象。雖然他們不是直接雇用你的人,但是像我們學校的規模這麼小,一句老師間的評語:「今天來的那位老師感覺很不錯呢!教什麼的?」就可以傳得很遠。就像選學生也是這樣。我自己也寫過信給申請辦公室的人,評:「今天來看我上課的那孩子感覺不錯喔,她很積極也很喜歡學習的樣子。」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碎念時間-軌跡(一)

小時候,「家庭」這個字,對我來說讓我聯想到的是,出也出不完的教師。

我的外公從日據時代就開始教書了。那是終戰前一兩年的事吧。照片裡,唯一一個才十八歲的小夥子,穿著像日劇高校男生般的黑色制服和帆型帽,站在身著和服的教職員的行列裏,顯得十分稚嫩。但是這是他覺得很得意的事情,他的教書生涯那麼早就開始了。日本戰敗後,整個台灣社會起了大變動。殖民時代結束了,跟日本老師們說了再見,為了繼續教書,不會說漢語的外公開始進修,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漢語。晚上學,白天上課就得用出來。我一直很佩服外公和外婆居然就這樣學會了漢語,尤其是外婆,一生都是家庭主婦,在家忙忙碌碌,就這麼聽聽廣播也就學起來了。

媽媽是六個孩子裡的老大。只靠外公一個小學教員的薪水要養起六張嗷嗷待哺的嘴巴,生活壓力可想而知。媽媽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身上也揹負著得分擔家計的責任。寒暑假家裡所有的女孩子都要跟著外婆去罐頭工廠打工。我媽切菜工夫非常驚人,一把菜刀像飯館大廚般使得飛快,涮涮地能把筍子蘿蔔切成細絲,就是那時候練成的。國中畢業以後,外婆堅持不讓媽媽升學,讓媽媽去做人家的會計打工賺錢。一天鄰居來跟媽媽相約要去新開的達新塑膠工廠做女工。可是地點在台中,要住宿舍的。去坐火車的那天清晨,我媽後悔了,不想離家的她在窗下叫那女孩先走,不要等她了。

總之媽媽其實一直想升學的,忍著會被外婆打一頓的危險,她先跑去告訴外公這樣的願望。沒想到外公居然同意了,結果引來夫妻倆的大戰。後來媽媽還是如願去上學了,只是因為沒有時間準備考試,只好去念了一所農校。聽老媽說起農校的生活其實十分精彩,是我們這種一般高中學生所無法想像的。光是學習插秧接枝這樣的課我就覺得很炫。但是上這種學校在台灣對升學大概一點幫助也沒有,應該是說連撈上一所大學也沒什麼希望。也不知道媽媽到底是運氣好還是天無絕人之路,她跑去報考公費保送居然就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了該校至今唯一一位上了台灣師大的學生。

這一路開啟了後面舅舅阿姨們的教職之路。在上大學的比率還很低的年代,上師範大學不但有公費而且就業有保障。對於像外公他們這樣的貧窮家庭是最好的選擇。也因此每次寒暑假回外公外婆家,因為舅舅舅媽阿姨們全部也都放假了,所以熱鬧得很。小時候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直以為別人的家也是這樣子的。

通常聽到我數算到外公他們一家的教師群就已經夠驚人了,再加上我的爺爺奶奶,那就更讓人吃驚了。

奶奶念的是以前的台北女師,現在我不知道變成那一個學校了。在那樣的年代一個女孩子可以離家那麼遠去求學,我想若不是家裡寵愛,大概是她個性夠硬。只是現在我已經沒機會親自問她了。我很喜歡問老人們是怎麼認識他們的伴侶的。因為他們回答的時候,目光常是快樂的。根據爺爺的說法是,他從台中師專畢業後,到南屯的一所國小見習。在國小裡,他第一次看見在那裡任教的奶奶,俐落幹練,帶學生也很有一套。好奇之下他問明了奶奶家的住址,發現原來奶奶的大哥是家中長輩的鄰居。用現代的話語來說,為了泡妹什麼關係都可以牽拖就是了。於是他在一堆實習老師起鬨之下,一群人就簇擁著他去奶奶家探風了。當然她大哥不在家,也當然大哥也從沒交代過會有朋友來訪。

兩個人都是教師,加上只有兩個孩子,經濟狀況比外公家好得太多了。也因此爸爸和叔叔沒有走上公費教師一路。(但大人鬥架時老媽曾取笑我爸說他大概也考不上)。其實爸爸和叔叔是幸運的,他們至少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在那個年代裡,成為教師有時候是個無奈的決定。念台大有什麼用?家裡又沒錢供你念書,畢業出來也得找頭路。至少當年教師一職是個鐵飯碗。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如果那天媽媽坐上了火車去當了塑膠廠女工,她的未來(也就是我的現在)又會是什麼?

Tuesday, April 19, 2011

純真

學生雖然都十六七歲了,可以開著一台大車到處跑了,有時候還是很孩子氣,童真的一面讓人微笑。

今天剛上課的時候,羅尼突然說:「老師,我不要長大!」
我說:「為什麼?長大很好呀!」
羅尼:「長大很麻煩。」
我:「可是你會有很多的自由。」
羅尼:「你有很多的自由,可是你也得做很多的事。怎麼說responsibility?」
我:「責任。」
羅尼:「對,你也會有很多的責任。」然後過三秒他又說:「老師,我很害怕taxes, 所以我不要長大。」(以上是中文的對話)
原來你不要長大的原因就是怕報稅啊!我當場笑出聲來。

要是讀者住在美國,應該可以體會羅尼的心情。因為在美國這個龐大又官僚的國家,報稅真的是一件極其繁複的工程,是種一聽到每個人都要抱頭切齒的經驗。所以我可以理解為什麼這會是羅尼不要長大的主因。但是仔細想想還是很好笑。

然後一旁的緊張大師小澤也跟著回應了:「對啊,我也好怕有一天我得報稅然後不小心報錯了,我會被抓去關…天啊怎麼辦?」她一邊說一邊很戲劇性地把頭埋在桌子上。

然後我說:「我買了一個電腦的軟體,我什麼稅也不懂,不過跟著指示一步一步做,把數字填上去,印出來,就好了!很簡單啦!」

「真的嗎!???」他們都異口同聲的問。

接著很有生意頭腦的小麥說:「啊,可是那種的,你只能照著填,不能做特別的動作什麼的。」我回答:「那個呀,反正我也沒有很多錢需要逃漏稅。」

結果他們三個人討論的結果是,羅尼應該成為一個億萬富翁,由別人來幫他報稅,這樣他就不用擔心了。「嗯,我覺得好多了。」羅尼舒了口氣說。


星期一大家都應該報完稅了!報稅快樂喔!

Friday, April 15, 2011

放假回來的收心遊戲-變種hangman和筷子夾豆比賽

放完春假回來的第一天,我的第一節是空堂。坐在辦公室裡跟其他的老師說話,我們都有共同的感受:「今天到底要做什麼呀?腦中一片空白。」我完全想不起來到底放假前我自己到底幹了什麼教了什麼鬼。如果做老師的都這樣覺得,那學生更是不知道他們現在在哪個星球上了。於是我決定來個復習好了。

臨時抽了我幾年前坐好的拼音字卡,我就去上課了。一邊走一邊想我到底要幹什麼(此舉各位熱血教師請勿模仿)。到了教室寒暄了一下,就把學生分三組,每一組發給他們等量的聲母卡,然後在白板上畫了三個人形,有頭有手有腳和身體。然後告訴學生他們得攻擊別組,抽一張卡要別組的某位組員造一個詞是該聲母開頭的,比如「m」就得造「米飯」,如果五秒內說不出來或太慢,他們的人偶就會被擦掉一隻手或一隻腳。如果四肢和頭都沒了那就死了。這遊戲也就是hangman的翻版。我解說了一陣子,把一個人偶的腳擦掉示意,他們就懂得要幹什麼了。

然後我拿出一盒鳳梨酥說,在期限結束內,剩下哪一組四肢最健全就可以吃鳳梨酥。這下子飢餓的青少年們全部眼睛一亮,一玩起來完全殺紅了眼。在高級班我把難度提高到「名詞」,所以他們雖然可以說很多字,可是遇到名詞就得想一下詞性對不對。結果就這樣整天每個班都玩了大半節課,我也忘了上了些什麼正經的內容了,不過就是一點新的但是很簡單的東西。

第二個遊戲是因為學生到了第二天還是歪歪扭扭不太能進入狀況。我買了一包Jelly Beans,帶了兩雙筷子,讓學生分兩隊比賽,兩分鐘時間從一頭挾著豆子到另一頭的杯子裡,然後說出我手上字卡的字和英文意思。如果說錯了豆子就會被我挖出來放到對手的杯子裡。因為事關每隊可以分食到的豆子數量,所以學生也很拼,為了吃什麼都願意幹。這些學生很多人都不太會用筷子,所以很刺激,掉了我就要他們退回去再挾。

最後全體分食他們的戰果。學生都樂得不得了。我起先說不可以一邊挾一邊偷吃不然我會扣該隊的豆子。不過結束以後我讓學生吃完所有沒挾完的豆子,他們吃了糖去別的課也可以稍微比較high一下。

然後第三天我就給他們小考。噗哇哈哈哈哈哈。

Thursday, April 14, 2011

七喜許願廣告

如果上課太悶,放一下這個廣告吧。其實裡面有不少詞語可以讓學生學,不過說話的速度連我都覺得太快。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功課與學習(下)

最近有一部獨立制片的紀錄片,叫Racing to Nowhere, 探討的就是類似我的學生背景的孩子們在過多的活動、課業壓力裡所產生的問題。學校有幾位老師開始注意到一些學生的聲音,於是開始了一些關於功課與學習的討論。也因此學校邀請學生參與一分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實際課後時間運用的狀況。回收的結果有幾點非常有意思。一是學生除了少部分的人以外,絕大多數學生表示他們是願意做功課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啊…我太低估美國孩子了)。但是許多人反應有些課根本功課太多,比方說文學課的閱讀太重,他們都讀得哇哇叫。而有不少學生在運動和課外活動結束以後回到家,的確都很晚了,趕著寫完隔天的功課是常有的事。(不過至少在這裡一天兩天沒寫功課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想當年我十四歲的時候,沒帶課本是罰站上課的)再來是有些功課學生覺得沒有用,不能幫助學習。最後則是學生「多工」的現象非常普遍。做功課的時候iphone, ipod, facebook、電動和電視全部一起來,當然做了老半天做不完。

於是在一個長週末之前,老師們做了討論,校長向學生解釋問卷的結果,並且跟學生做了一個約定。如果這個星期大家都能嘗試在做功課的時候把其他的機子都關掉,不上臉書,不傳簡訊,不看電視打電動…好好的先把功課做好再來做其他的事情,那麼這個長週末全校老師都不會給功課。
但是校長也強調,不給功課並不代表「不用做功課」或「不可以做任何功課」。有許多學生已經累積了一堆遲交的作業,這個週末正是好好趕上進度的時候。平常已經趕上功課進度的,可以好好休息,睡覺,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跟家人共度時光。

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自己到底給了些什麼作業?我是到了第三年教學,才比較能準確捉到給學生合適的工作量。有些時候我真的得承認很多作業其實只是busy work,練習沒有只是浪費時間而已,特別是練習本的作業。於是我後來都不用了,直接自己做漢字本,自己編語法題。如果是那種語法練習題的作業,我通常會上課一起做一半,然後當天作業就是寫完另一半。因此做得好又快的學生,上課其實就寫好了,回家根本沒作業。錄音的作業視內容而定。如果是念課文的,我會給個兩到三天。如果是自由發揮的,我會給長一些時間。其他像是漢字練習在一二三年級幾乎是天天都有。遇到寒假或春假,我以前還會很努力的做出一個特別練習題給他們,有時候是閱讀,有時候是語法。後來我學乖了,有誰會想要放假的時候還做功課呢?連我都不想在放假時改作業!於是三個星期的假,我只給他們平常日一天分量的功課(大概二十分鐘寫完),通常是漢字。有時候如果正好遇到做報告,我更是只叫他們在吃聖誕餐之餘「想一想你們大概要做什麼主題的報告」。今年春假我索性更帥氣地全體學生都沒有功課,獲得學生一致喝采。(反正出了功課他們也不見得會做,幹麼要加添他們的壓力?)語言課有時候會很怕學生放長假以後回來忘光光。可是想一想放假其實不見得是種失去,有時候腦袋休息一下,回來雖然忘記了但是至少精力好一點,學習得也更快。特別是我們這種學校一放個一個星期以上的假一堆學生都出門旅行去了,也很難做什麼功課。到時候回來還得追他們補交作業,吃力不討好。

不知道其他的老師對於功課有什麼看法呢?

Sunday, March 27, 2011

碎念

在草稿匣裡積了一堆寫了開頭沒有寫完的文章,以最近生活的狀態,實在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寫完。

自從新學期開始以後,一連串事件接踵而至,要請假辦事,還要抽空把三年級的學生抓來考OPI。學生第一次考都很緊張,我則是每次暗自盼望自己做的時候頭腦清醒一點。要知道上了一天課以後還要跟學生密集式的談話,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聊些什麼。日本的地震海嘯不知怎地對我的心情也有頗大的影響。雖然沒有任何家人或是親近的朋友在日本,每天密切注意核災的狀況,也讓我越看越火大。這之間我還抽空參加了讓人百感交雜的千人公民宣誓典禮。對了,更不用說下個星期三我和同事得帶全部的中文課學生去一趟蓋蒂博物館。講到蓋蒂博物館這種私人的地方,要帶field trip去還真是超不乾脆的。起先要求我們得派一個老師去受一天的訓練才能成行,東拉西扯又轉了好幾手丟給不同的人給我們不同的答案。最後還好還是過關了。

因為忙著太多的事情,我一直忘了跟學生宣布這件事情,結果是別堂課的老師告訴他們,然後學生紛紛跑來問我是不是真的。說真的,教了四年這還是第一次中文課辦校外教學,(而且不是我的主意,是我同事的主意)學生都樂得不得了。雖然我私底下覺得展品只是普普,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告訴學生要看些什麼,學生每個人都說,「哇好酷!我要看我要看!」

Tuesday, March 8, 2011

這就是為什麼…



我告訴學生要好好學漢字的原因。

Saturday, March 5, 2011

每個學期末的陣痛

如果你也正在為學期末的個人評語頭痛並且盯著電腦腦中一片空白,一邊開了五六個視窗假裝用功但其實是在逛網路拖延時間…

我們可以握一下手。


沒想到還是需要請出五月天來支持我度過寫評語寫到頭眼昏花的夜晚。

Saturday, February 26, 2011

犀利人生-你到底要演到哪裡去? (中文教學遊戲四)

最近跟中文四的學生玩一個遊戲。不,應該是說我讓他們玩一個遊戲,就是要他們自編連續劇。這是從Games for Language Learning這本書來的點子。中文四都是身體關在籠子裡,心已經飛走一半的學生,實在很難教。於是我想用一個活動來循環一些他們學過的東西。這個自編連續劇的活動我不是很有把握,但是還是做了。

首先我告訴學生他們要來編一個劇。然後我們開始腦力激盪,把一些戲劇和肥皂劇會有元素都寫在白板上。我對戲劇並沒有很多的了解,但是看學生在學校公演,好歹我大概知道一個劇總是會有鋪陳、衝突、高潮、和解、結局之類的元素。學生一開始都會天馬行空:「肥皂劇一定要有一對雙胞胎!一個好的一個壞的!可是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真的很了解連續劇的梗)「要有謀殺!要有賽車!要有一杷槍」(很火的劇情)「得有貧家女,帥哥,有錢的父母和豪門」(說這話的女孩看太多流星花園了)這些點子都很好,不過總是要照順序來想。

引導他們比較有次序的從角色、情節、場景、衝突來想以後,就給他們看一些我選的人物照片,讓他們從裡面來挑一個男主角,一個女主角。結果他們選了鳳小岳和章子怡的照片。接下來就是設計角色。他們得寫下基本背景:年紀,工作,興趣…等和個性。 這裡正好運用他們剛學的一些個性形容詞「很外向,很誠實,脾氣很好…」第二天我要他們帶來三個東西或照片以代表主角們的生活。
然後編劇就開始了。 章子怡是鳳小岳失散的妹妹。一把槍的照片代表她其實是幫派的大姐頭。非洲的照片是鳳小岳去非洲義診的照片,因為他是獸醫…(奇怪,獸醫去非洲幹麻?)

接下來的一堂課我們又創造了兩個角色,分別是鳳小岳的大學室友,也是章子怡的秘密男友,以及鳳小岳的老婆,一個有賭博問題的花瓶老婆。(真的很會扯吧)

又一堂課我要他們把角色照片貼在胸前,讓他們彼此見面。鳳小岳和大學同學在咖啡站巧遇,兩人敘舊又相約下星期去遛狗(因為他的同學從以前就一直很喜歡他…真的很復雜的感情)。章子怡和花瓶老婆在書站相識,兩人變成好友。

那天的功課是以自己的角色寫一篇日記,回憶當天相遇的過程和內心的糾葛。學生有的還很入戲,真的用角色的性格在說話。比方說那個愛花錢和賭錢的花瓶在信裡抱怨老公不給錢花,自己的賭博只是個「小問題」。

接下來我們復習「把」和「進來,出去,起來」等補語。我要他們以角色處理掉一個東西。所以大姐頭把一把槍丟掉,花瓶幫大姐頭把屍體藏起來…(因為大姐頭剛殺了個人,花瓶道義相挺…)

我寫到這裡其實自己都被一直發展的劇情搞糊塗了。也許星期一回去要做劇情回顧,不然我們都編到忘了自己在幹麻。昨天又有一個新角色誕生,得讓學生繼續把角色筆記抄下來。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這個連續劇要演到哪裡去。(同學們真的太有創意了) 我們有五個學生,如果要拍下來的話,卡司滿小的。演廣播劇嗎? 不知道耶。我跟學生說,我要看你們可以把這些人養多久而沒有讓他們互相殘殺最後結局是全部死光。

Friday, February 18, 2011

功課與學習(上)

剛開始在美國高中教書時,教的是剛進來的小高一。這些不到十五歲的小毛頭從各個公立高中進到這個學校,程度不一,最大的共通點就是不知道功課是種什麼東西。這對從亞洲一路考到大學的我,是很大的震憾。我常常要提醒自己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也就是學生上課一定有人會不知道要帶筆,下課他的書包也可能不見,考試也可能白紙黑字寫得大大的「請寫中文」但是就是有人沒看到。上課學生也可能不知道要坐在位子上,下一秒就坐到地上去了。中間也可能有人上廁所一去二十分鐘不回來。也曾經有學生跟我抗議為什麼她得知道「打球」這兩個字,因為「這是上一課學的字,這一課又沒有出現。」

但是現在時間過去了,這個學校也開始在升學上打出口碑,不再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新學校了。最明顯感受到的,就是學生的素質提升了。第一次發現學生居然會主動翻書查不會的字,差點雙手合十感謝上帝感謝招生部主任。我也開始慢慢去接觸學生的生活。這個學校小,所以常常一個球隊出去比賽,我的學生一半就不見了。我以前覺得美國學生的生活很涼,又沒有像我們亞洲人的升學考試,下午三點半就下課了,哪像我高中的時候,四點下課,得留第八節到五點,然後同學紛紛直 奔各大補習班,一補就到晚上九點多。回到家吃個飯,洗個澡,就十點了,然後開始寫功課,念書到深夜。
這裡的小孩一下課大概就是一直打電動、遊玩到睡覺吧?

不過,我慢慢發現其實美國孩子的生活,非常的兩極化。一般那種龍蛇雜處輟學率高的地方不提,如果整個社區都是重視升學的家庭特別是像這些選擇私校的中產階級上層的家庭,其實也可以是很忙碌的。三點半下課以後,學生趕著坐上公車去踢足球,打籃球(因為我們沒有體育場)。然後一個星期大概有一兩場比賽,有時候比賽遠一點,回到家都九點鐘了。足球季完了就換美式足球或是田徑。學校也有話劇音樂社團的活動。一年要做三次戲劇公演,每個學期一次。這些都是用下課放學後的時間排練。然後是各種才藝,音樂的才藝白人的家長沒有亞洲家長那麼熱中,但是也不少人在上課。其他像是童軍,或是網球、擊劍、舞蹈這種我們學校沒有校隊可以練的活動,家長就會送小孩去別的地方學。我還有學生被送去學「空中雜耍」,似乎是這一區最新流行的一種運動,身體懸空攀在一條彩帶上,上上下下的做出各種動作。也有學生是業餘的音樂劇演員,外面的團三不五時要公演。

在我的學校裡,學生並沒有競相修AP課的風氣。但是到了十一年級,至少都會修一個AP課做為經驗。很多志在上好大學的學生會上很多的AP課,而十一年級的成績對大學申請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也會有人開始考SAT,因此學生在這一年面臨的壓力是多重的。我可以開始同情一些學生感受到的壓力(雖然有時候還是覺得「哎,跟亞洲比起來小case啦」),因為對美國學生來說,如果要那些也想上好大學的人競爭,除了功課要好,還要會十八般武藝,在學校得搞社團,做領導,同儕間的交際壓力也不小。至少當年我只需要用功讀書,其他的事情可以一蓋不管。我問過家裡的老公高中過得如何。他只說很忙但是也很快樂。有時候看看他那安靜宅男的模樣大概以為他只花時間在念書上吧?很難想像他也是那種每天早上六點去練校隊網球,七點開始上課, 上的課幾乎都是AP, 週末還辛勤搞童軍團的人,還拿到了鷹級。婆婆被問到也是嘴一撇說當年為了讓他申請大學有多一點藝文經驗,每一季都集結社區裡的朋友帶一票孩子去洛杉磯聽音樂會,看歌劇什麼的。

在我的學生裡,有一個孩子我後來才知道他都會守安息日(對嚴格的教徒來說幾乎是什麼都不能做)。也就是他的星期五傍晚到星期六是不能做功課的。不過反正很多學生也不會在這種時候做功課。但是這個學生反而是特別用功的孩子,在同學中修了最多的AP課。不過他從來沒有因為時間比別人少就拿來當作不做功課的藉口。猶太新年這類大日子我們都會給守節日的學生一點寬限,但是連他都可以準時交作業!當然我也有學生真的整天不知道把時間花到哪裡去,花太多時間一邊上網一邊做功課一邊打電動,一點點簡單的作業都做不完。

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只剩十分鐘

昨天學校面試了一位老師,教西班牙文的。這位老師是第二次來訪,昨天專程來試教。

這位老師履歷表上的資歷看起來很不錯,還擔任過語言部主任。然而在七十五分鐘的試教裡,卻發生了準備好的教案教完後剩下十分鐘沒事幹的窘境。其實事前該班的老師已經詳細提醒過該試教老師該班的程度,學生組成,時間長短,與可能可以做的練習內容。想到我剛開始還是菜鳥要試教時,準備太多「教不完」是我最大的困擾。不過現在我的確開始遇到只剩十分鐘,本來準備好的活動不能做,因為時間不夠,得當下做決定的情形:「做還是不做?」做了,只能做一半。不做,得馬上換別的。然而,試教時教完了沒戲唱倒是第一次聽到。這種狀況聽起來是試教時致命嚴重的失誤。如果那十分鐘能夠快速找個活動做,而不是跟一整個教室的學生和老師團大眼瞪小眼,也許就過關了。


我想到我的最後十分鐘(或五分鐘)常常是生詞復習。有時候玩傳球,有時候寫在黑板上。我也做過讓學生分組寫出某主題的生詞(如家庭,食物,衣服),越多越好。有一次在低年級只剩六分鐘了,我把七八個顏色的色筆放在身後,讓他們很快的喊出我握在右手的是哪三個顏色,然後亮出來給他們看看誰猜對了。很白爛,但是學生居然跟小小孩一樣咯咯笑不停。

各位有沒有什麼十分鐘的好點子呢?

Saturday, February 5, 2011

過新年

網友HJ問我,新年的時候都給學生做些什麼特別的活動?

在美國過年其實一點年味也沒有。頭幾年還有留學生的圈子可以聚。但現在大家各奔東西以後,赫然發現我的圈子裡居然已經沒有會過春節的人了。每次打電話回家聽老媽在電話那一頭叨念著長長的除夕夜菜單,分外寂寞。如果不是學校每年的新年活動讓我忙翻天,我也許還可以在除夕的夜裡找幾個朋友來家裡吃個火鍋,做點菜頭粿之類的。一邊聽著老媽描述她要怎麼燉冬筍竹笙雞湯,還有紅燒那塊她排隊買來的黑豬肉,一邊打開空洞的冰箱把上個星期的不知名剩菜扔進垃圾筒。走過碗碟滿出來的洗碗槽,就差沒有坐下來點一根煙來陪襯背景淒涼的秋風落葉。(我對煙味過敏)

更有甚者。我的生日總是跟春節撞在一起。第一年生日的夜裡居然還在學校的廚房裡清洗碗盤和毛筆…因此我對新年活動的複雜感受大概要找佛洛依德來解了。

每年的新年,我們都會為學校辦一場新年慶祝會,這幾年慢慢成為一種慣例,跟西班牙文那邊的文化節相當。我們一年辦晚會,一年辦午會輪替。在約一個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包含吃飯,表演,小攤位體驗,還不包括整個會場怖置等前置作業。飲食的部分我每年堅持要叫中國飯館的菜送進來賣,因為全部的人包括老師和學生一聽到新年慶祝會有中國菜,都問我是不是吃Panda Express? 學生都會開始跟我要求說他們要吃Orange Chicken之類的。聽到我說不是,有些就會很失望,但是他們每年慶祝完都會說,「慶祝會那些中國菜味道不一樣,可是好好吃喔。妳在哪兒訂的?」所以我覺得給師生們一點口味上的地道體驗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從來沒有吃過餃子,也從來沒有去過非熊貓系列的飯館。但是訂餐和販賣有很多麻煩的地方,小至餐具飲料大至人數掌握,訂多少分量,盤子大小,誰來分菜,誰收錢,收多少錢等等都是學問。到現在我還是不能完全掌握,但是如果有需要的人我可以提供經驗。

學生活動的部分就簡單了(真的,跟吃的比起來真的容易多了)。主要是一些文化體驗的活動:
1.書法
2. 剪紙
3.象棋
4.泡茶
5.童玩: 扯鈴,陀螺,毽子

這些全部用小攤的方式讓學生輪流排班下去看守,看守的人得負責介紹並且讓來的人嘗試。但是因為學生都不知道這些是什麼東西,所以我讓學生按興趣分組以後,另外找時間或是上課的時候教他們,讓他們自己先體驗一下怎麼做。每一個小攤有個組長,這個組長通常是最有興趣並且最負責的人,所以有時候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去找一些資料,比方說下棋的方式, 歷史等等。而他們也得負責讓每個組員都學會,並且協調看守攤位的時間。這種做法可以訓練學生組織領導的能力。

所有的東西、材料都得由老師提供。比方說,書法其實是用WORD的文字工具箱做出鏤空的福、春、喜、等字,印在紅紙上,裁成方形大小讓來人用毛筆來描。這樣一來,每個來寫的人都可以寫得很有成就感。(哈)。但是這需要一個老師很無奈的在裁紙機前花一個小時裁紙。 剪紙的部分可以看這裡,內有照片教你剪立體春字。泡茶的部分是我同事的點子,今年大受歡迎。但是燒熱水的時候三台熱水瓶同燒不小心弄到跳電了,所以請小心學校的電壓規格。

節目的部分,我會問我的學生們想表演什麼。有的班喜歡唱歌,所以全班一起上來唱,就算只是跟著Youtube一起唱,他們自己開心,家長老師也看得高興。今年一個男孩上台彈了「瀏陽河」的鋼琴獨奏,全場驚艷。但是音樂才能人人不同,真正樂器的表演項目我也是到今年才有學生能夠上場。去年有學生上台獨唱,今年就沒人敢這麼做。最大的遺憾是學生開始預備的時間太晚,有學生有音樂能力,但是時間不夠練不起來。下次我想我會在十二月就開始跟學生討論音樂表演的事。今年我也有學生上台念了一首詩。這兩年我都讓中國來的交流生跟一個本地生搭配做簡報,介紹新年。中國學生說英文,美國學生說中文,效果很好,學生自己也喜歡這種挑戰。

我最喜歡美國學生的部分是他們的大方。這是我在同年紀的台灣學生身上看不到的。除了第一年我找到學生當主持人以外,其他都是我當場臨時拜託一兩個外向的學生,告訴他們,「等一下你幫忙念一下出場的同學名字好不好?」他們都很爽快的答應了,而且都做得非常好,介紹出場節目,說幾個輕鬆的笑話,結尾還感謝參與的師生,做得落落大方非常得體。

佈置的部分除了粗活以外,我都是倚靠學生幫忙,搬桌椅,貼春聯和一些便宜閃亮的新年裝飾。燈籠的部分因為學校本來為了別的活動已經買了幾十個燈籠,所以不用我操心,只要讓學生幫忙組裝就好。同事也教學生用紙做簡易燈籠,掛起來也有手工的趣味。

今年是辦在中午,結束以後我有一堂課,直接帶我的學生下海把場地恢復好。往年在晚上,可以動員學生隨手收拾,但是真正整理還是老師和校工。所以善後總是件麻煩的差事,得花上幾天才能慢慢把東西歸位。

有時轉念一想,雖然沒有家人在身旁過個傳統的年,但是跟著學生一起過個熱鬧的年也還不錯嘛。

但是這是忙完了以後才會有的念頭。真正忙到焦頭爛額的時候,我每年都覺得,如果有上輩子這種事,我一定是殺錯人才會來當中文老師。而且我每年都發誓這是我最後一次搞這種活動了,可是今年已經第三年了。

Saturday, January 29, 2011

語言教學遊戲-工具書

剛開始教高中生的時候,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管理與教學之外,仍能保持住學生的興趣。從台灣那套照本宣科式教育體系一路念到大學的我,面對完全不同文化與習慣的美國學生,常常焦慮於自己教學不夠活潑。雖然念研究所時也修過一些語教相關的課,但是當時所學到的經驗與策略幾乎都是針對成人學習者。我用了幾次以後,很快就發現一些我拿來教大學生很有效的活動,教高中生根本沒有用,就被我沖到馬桶裡去了。高一學生都吵著要吃糖,要玩遊戲。當時我總是為了遊戲想破頭。我積極上網尋找遊戲的點子,也開始買書來看。不過,一直到目前為止,市面上這類的書也不算太多。

我所買的第一本用遊戲來教中文的書就是Let's Play Games in Chinese ,相信許多人都已經有這本書了。在茫無頭緒的日子裡,這本書給了我不少點子。它收錄了一些非常經典的語言遊戲,而且因為是針對中文教學而發,不需要像改編英語教學遊戲一樣得符合中文語言特色。有幾個書中介紹的遊戲我到現在還常用。

在這裡要提出一點心得讓大家思考:其實並不是說擁有了語言遊戲書就跟吃瀨尿牛丸一樣神奇,很難教的文法突然找到方法可以教了,而上課也變得跟天堂一樣容易。事實上是,極需要練習的語法,語言遊戲書裡百分之九十五的內容都沒辦法直接告訴我怎麼把明天上課要教的語法點呈現出來,然後還可以讓學生玩得很高興。

我幾乎都是有空時把拿起書來翻看,然後看到覺得不錯的,思考一下可以怎麼改編。等到下一次要教的時候,突然想起在書上看過某個遊戲的印象,再把書翻開來找。這時候遊戲書的索引就非常重要了。這本書後面的索引條目還算方便,用的是老師常會需要用遊戲來練習的大方向:生詞,漢字,筆順,拼音、造句和語法練習(如”把”,”比”,”雖然…可是…”等)。也有主題式的練習,如:顏色,量詞,時間,數字,點菜等。也有功能性的如練習問問題,角色扮演等。中文語法點的練習遊戲是我覺得本書最有特色的一點。因為語言遊戲可以推陳出新,練生詞漢字的方法其實大同小異,但是針對一些中文特有的語法點而發展出來的遊戲卻是不多。我想這也是很多老師常覺得想破頭的地方。

基於這本書所帶給我的幫助,我決定原諒它那不精美的印刷字體和插圖。那近似Times New Roman的字體和單行行距讓我覺得好像在讀什麼期刊論文,一點都沒有封面上那個高喊:「我贏了!」的人的歡樂。偏偏這又是一本教人家怎麼樣才會讓一件事更好玩的書。不過想想寫本書的教授們都是過著念paper的生活,我們就懂了。

第二本書是Cambridge Press出的Games for Language Learning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溝通式教學,而且它的編排方式大致上是按「聽說讀寫」各大類來分篇章,要找練習口語的遊戲,直接就可以看口語那一章。裡面的遊戲都很活,而且也很有趣。我覺得用在中文三以上,特別是中文四的學生,此時他們開始具備一點基本會話能力(至少不會講一句兩句就掛掉講不下去),也比較成熟,做起來效果很好。在學校裡中文三以上要開始考OPI,有的時候課本上的內容教一教,我乾脆放一邊去讓他們做一些無關課本內容,但是可以練習口語的活動。但是這是英語教學的遊戲書,老師需要自己改編成合適中文教學的內容。(不過反正語言教學的本質都差不多嘛)

第三本書是「遊戲學中文」,作者是王姚文。我都忘了我在哪裡找到的。現在我上網找居然找不到了。這本書的編排也是比較基本的依照練習的內容:生字,造句、閱讀…等來分類,沒有特殊的語法遊戲。所有的遊戲看起來都是針對年紀較小的學習者設計的,大量的競賽、肢體手腦使用。但是書裡舉的語言例子難度都挺高的(例一:十二生肖…我的學生學了三年到現在只知道貓、狗,和那些從超市可以買來吃的動物。例二:老師說…零起點的學生要玩正常的「老師說」還真困難。我不想花二十分鐘先練習怎麼正確的發「站起來」。),看起來應該都是針對華裔兒童與假日中文學校而設計的活動。
不過,點子總是多多益善!

第四本書是「101個教中文的實用妙點子」, 今年冬天回台灣時採買的,算是目前中文遊戲裡最新的一本書。我最喜歡它前面短短幾頁的教學指南,你讀了就會知道這是由真的了解教學是怎麼一回事的人寫的。遊戲不是丟出來給學生玩就好了,其實它只是一個學習的方式之一,遊戲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要學生學習的東西。因此控制遊戲的流程幾乎是成功的關鍵。裡面許多的小撇步看起來簡單,可是對我來說卻是摸索多年的體悟。如果當初有人告訴我,就不用跌跌撞撞那麼久了。


這本書印刷精美,看起來也很舒服。活頁設計可以讓使用者把一頁頁拆下來,攜帶方便。不過這項優點也是它的缺點。我自己從來不需要帶遊戲書去課堂上。對我來說,遊戲書只是參考用,我要的是坐下來快速翻閱,找到了靈感,就編到我自己的教案裡。Letter size大大一本其實不太好在學校和家裡之間攜帶。而且我最怕活頁的一點就是我手勁太大,一整頁在翻動的時候就扯下來(這已經發生了),打洞的地方就壞了裝不回去了。(這本書打洞的地方在短邊,等於得上下翻而不是左右翻,對我這個粗手粗腳的人有點彆扭,翻起來「粉…長」一本。買回家的人可以理解我在說什麼)另外,雖然裡面的遊戲活潑有趣,我常常找不到我上次看到的遊戲。全部的遊戲混在一起,沒有主題式的索引,只有像食品成分組成的表格,告訴我遊戲五十三含有寫,單句,複句以上等三種營養成分。這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以上是我的個人使用偏見。參考就好。

Wednesday, January 19, 2011

流動混搭的語言-陶吉吉的My Anata



很久以前買了陶吉吉的專輯,每次聽到專輯中的這首歌時,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忍不住「再來一次」地想重復播放。這首帶點黑色幽默和詼諧的歌是個探討語言中code-switching現象的絕佳例子,但是除此之外,對我卻有種難以言喻的魔力。

MY ANATA
三更半夜 SABISHII的我
只聽見OJISAN騎著單車賣著饅頭
YOJI HAN DESU 你究竟在哪裡
難道你又是在KURABU唱著NAKASHI喲

哦 不知道你 還愛不愛我
我哪裡做錯 請你快告訴我
我打不還手 我罵不還口
只要你說一聲AISHITERU 別說SAYONARA
BAKA

HITORI DE 孤苦伶仃的我
苦等著ANATA兩年三個月沒有消息
哦 快要發瘋 我聽到門鈴聲
SUMIMASEN宅急便說他要找的在隔壁

哦 我懷疑你 已經不愛我
想要離開我 我求你不要走
我為你減肥 我為你喝醉
請不要說你已不愛我 親愛的ANATA

我要你知道 我永遠愛你
如果失去你 我就活不下去
我們最MATCH 我不會怪你
因為有一天你會看見我爬出電視機


台灣的中文受到日語的影響,一些語彙的表達方式或借用或轉化,變成日常生活的用語我們卻常常不自知。教了中文以後,許多口語式的講法都得小心避免。但突然要我不稱呼某些穿著汗衫短褲在騎樓下散步閒逛的老翁「歐吉桑」我還真找不到要叫什麼詞。去個餐廳吃飯老闆娘端了個小菜出來給熟客:「來,皆洗sarvisu, 請你們吃。」一句話裡中日台三種都出來了。不過現在會做這種招待的餐廳已經很少了。印象裡總是那種老是重復放著幾首旋律演歌的台式日本料理店才會做的事情。小時候去這種餐廳可是難得的事。淺色日式拉門喀喇喇的打開,裡面的廚師和侍應小姐此起彼落著喊著我從小聽習慣卻不知道什麼意思的「irashaimase!」。生魚片是不太可能吃的高檔料理,其實我們全家只是去吃豬排蓋飯和鍋燒烏龍麵而已。我最喜歡揭開外黑內紅的漆木碗蓋那一刻,香味和蒸氣撲鼻而來。豬排混著蛋汁和雜菜,不太美觀(因為本來蓋飯就是種清冰箱的菜),但是卻美味得不得了。 鍋燒麵在路邊攤的廉价乌龙面還未風行前,對年幼的我,是種驚奇。木質的蓋子,小小的迷你鍋,除了大小以外,長得跟古早時的飯鍋幾乎一模一樣,只是裡頭裝著我自己一個人獨享的麵,跟扮家家酒一樣好玩。相伴的小碟上同時裝著細碎的蔥花,和五味辣椒粉。得小心翼翼地把蔥花撥入鍋中,以免不小心把所有的辣椒粉給倒下去了。小時候一直以為sarvisu(附贈)的糕楂(勾楂)是種日本食物。長大以後才發現是宜蘭土產。難道當時的日本料理店都是宜蘭師傅開的?也許是幼年經驗的深刻烙印,這幾道台味的日本料理在我心目中有種特別的位子。

「騎著單車賣著饅頭的歐吉桑」大概是台灣長大的人,而且要有一點年紀才能了解的梗。當年賣饅頭的榮民老兵到我這一代已經慢慢凋零了,現在更看不到這種沿街扯著嗓門叫賣的人了。唱這一段歌詞的時候,陶喆用了台灣腔的中文來唱。每次快到「快要花轟,我聽到門鈴聲」那句,我都已經等不及要歡樂地跟著一起唱「快要花轟」。Club這個字受日文影響的台灣口音被念成Kurabu。在台灣你要是正常的念club我爸大概也聽不懂。這段的台灣國語口音也正好配合「NAKASI那卡西」走唱給人的印象, 那種金門王李炳輝式的草根。左一句Anata右掠幾句日文的歌詞讓我想到多年以前,當白冰冰還只是普通的綜藝演員,而她的女兒也還沒被綁架時拍的廣告。忘了她賣什麼了,但是她那穿和服喊著「ananta阿娜達」的形象卻讓這個字有了日文沒有的意思,變成了愛人的暱稱,轉化成台式的日文外來語。跟「阿娜達」這個假日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宅急便」這個詞。唱的時候還是日中念法合為一體(zhaijibian+takkyubin=tojibian)。「爬出電視機」這句的來源當然是貞子系列電影。我自知沒什麼膽量,看個電影也會被音樂音效嚇個半死,當年電影紅透亞洲又被搬到美國重拍,我到現在還是沒看過這部片。

這首歌除了歌詞混搭很妙,連口音也妙-台灣國語,台式日語,加上ABC口音的中文(不知道為什麼ABC唱中文就是有個腔),跟我用魚露加義大利風乾蕃茄煮貢丸烏龍麵的晚餐有得拼。

請享用。

Friday, January 14, 2011

「了」的教學: 張學友-我真的受傷了(同場加映:周董「說好的幸福呢」)



我覺得學生到了中文四不知道為什麼都不太愛唱歌了。所以教歌的機會很少,主要是拿來完成某些指定任務,欣賞與歡唱的成分就少了。

這首歌我是用來教「了」。學生有一定的「了」的概念,但是這首歌我打算讓他們看一些超越文法限制的語言現象。



窗外陰天了 音樂低聲了 我的心開始想你了

燈光也暗了 音樂低聲了 口中的棉花糖也融化了
窗外陰天了 人是無聊了 我的心開始想你了

電話響起了 你要說話了 還以為你心裡對我又想念了
怎麼你聲音變得冷淡了 是你變了 是你變了

燈光熄滅了 音樂靜止了 滴下的眼淚已停不住了
天下起雨了 人是不快樂 我的心真的受傷了


我的心真的受傷了


我要學生查「了」之前的字,判斷到底是動詞,形容詞,還是動補。主要是要讓學生看到「陰天了」,其實是不合文法的。但是落入創作的範圍裡,語言使用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還有「是不快樂」「是無聊」也不是正確的語法,因此我也挑出來讓學生改錯。

還有,學生學過「我受傷了,我骨折了,流血了」一類的意外詞語。不過一位眼尖的學生也發現「受傷」其實也可以是非身體性的傷害,就像這首歌的句尾唱的,「我的心真的受傷了」。

看完歌詞,學生都可以體會到這首歌實在太悲了。我放的時候沒有開螢幕給學生看,不然看著張學友在雨中坐在車內為情(?)痛苦的扭動,實在要給他一個悲劇獎。



網友迴響,同場加映:周杰倫-「說好的幸福呢」


因為網友阿威分享用了這首歌來教「了」,身為與周杰倫同宗(幾百年前吧)又同年(扯到哪裡去)的隱性粉絲怎麼能不跟大家分享一下呢?

把字句教學(二):魔鬼粘

繼上回的抓抓樂教中文三的把,這次已經又過了幾個月,打算再來教第二次。這一次是順著中文聽說讀寫第二課「宿舍」的內容來教(對,我現在才教第二課因為我常常跳著教)。

「把」字句都是描寫動作的發生,所以我也曾用「我說你做」的方式讓學生互給指令。但是很麻煩的是,動作指令幾乎都有點複雜。光是要學生理解「走出去」的「出去」為什麼是「出去」而不是「走出」,而且「走回來」的「回來」為什麼是「來」而不是「去」又得花掉許多時間,而學生迷迷糊糊,再把「把」用上來就更胡塗了。(不過這一班在中文二時我也曾花了不少時間介紹「來」和「去」的差別,並且簡單地配上「進」和「出」兩個動詞所帶來的差別)。因此我決定用固定句型來教,也就是像第一課「我把____拉在教室裡了」這樣會用把,但是學生只需要記得這個句型,不太需要學會代入別的動詞做變化。配合物件位置,我用「我把____放在_____的右/左/上/下邊…)」的句型來讓學生練習。

首先我在網路上找了一些東西的照片,如沙發,畫,茶几,花, 狗,電視…等。印出來以後護貝,然後剪下來。
再來用一張B4的白紙簡單畫了一個房間的3D透視圖(這要有點想像力。我用五分鐘畫完以後也忍不住給自己拍拍手),透視圖的最裡面是窗戶,左右是牆。左邊的牆上我給它畫了一個門。因為畫得太趕一筆完成,所以門的視角有點問題。不過我不是米開朗基羅,所以就算了。

(註一:什麼是透視圖?請看「最後的晚餐」便知)
接下來是用Velcro,也就是所謂魔鬼粘這種東西,有一面是絨毛的, 貼在貼在護貝好的物件上; 一面是小刺狀的,貼在3D透視圖的各個角落上。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把東西貼在房間裡的主要角落,地上,牆上,左邊,右邊…只要你貼上了小刺狀,物品就可以黏上去。
(註二:我發現絨毛面貼在物件上真是神來一筆。因為如果是有刺的那一面貼在物件上,學生一定會拿去粘同學的衣服和頭髮, 這樣保証天下大亂!)

然後就完成了!

學生其實已經在中文二學過大部分的房間和家具名稱。所以這次只是加上一些新的東西,然後我們就開始練習「把」字句。

第一步先發給學生一個物件。學生會很好奇,也順便讓他們講述拿到的東西,算是復習生詞。然後我們復習方位詞。接下來我說,「請你把沙發放在房間的中間。」有沙發的人就得跑出來貼在正確的地方。全部貼好以後,大家可以欣賞一下佈置完成的房間。然後第二輪再來一次,每個人再拿一個不同的物件。這一次,我也拿一個,然後我點一個同學:「小明,請你把你的圖畫放在窗戶的右邊。」然後小明貼好了以後,得點下一個同學,用同樣的「把」句型去叫下一個人貼。


這個魔鬼粘的房間,我做了兩套。有一班是上「中文天地」第十五課「圖書館在宿舍的前邊」,所以我把它拿來復習講述東西的位置。我的班小,所以分成兩組剛剛好。叫一組學生把東西貼上去以後,在另一組不知情的狀況下,描述東西的方位讓他們可以把東西貼在正確的地方上。


結論:
魔鬼粘真方便。我愛Velcro。

Friday, January 7, 2011

戒臉書

加入臉書大概是三年以前的事吧。一開始只是因為被研究所的同學慫恿而加入,幾乎不太上去逛的。沒想到一年以後,臉書燒到台灣去,頓時之間好友名單爆增,許多許久未見的人事物浮上檯面,增加了登入的動機。在整個世界都瘋狂種菜偷菜的時候, 臉書出現安全性與隱私權的爭議,讓我對這公司不信任到一度想要加入臉書自殺團。聽起來很恐怖,但是它其實只是個讓一些自己動不了手的人可以按個鍵由別人幫你把臉書上的個人頁殺掉。但是我終究還是下不了手。不過我倒是把所有個人學校資料全刪了,即便這時已經無濟於事。朋友名單一多,其實交叉比對之下,不需要電腦運算程式也可以把人給找出來。網路還是有不可逆性的危險在,值得大家省思。

掛在臉書上的時間一多,結果常是我的部落格就開始荒蕪。短短的牆面文字讓原本許多無聊遐想一下子有了即時抒發的出口,相形之下得寫個長篇文章的部落格就變得緩不濟急。就像推特一樣,隨手一句就可以宣洩出來,不像我現在在這裡連只是想要高呼「Mad Men真好看呀!」都還得亂掰個標題與前言把上面那句話編進格文裡。

星期二在自己的臉書上公告要戒臉書休息一個星期不上臉書。沒想到過了兩天我已經手癢到不行,陷入天人交戰。大概戒斷的感覺就是這個樣子吧。因為不能偷窺別人的動向(這不就是臉書的目的嗎),也間接造成星期五下課回家的我一連追了好幾集的廣告狂人影集。

希望我能撐到星期二。

Monday, January 3, 2011

放假回來第一天

因為星期六才從台灣回來,時差還沒調過來。沒想到從台灣到美國比從美國到台灣的時差還難調。昨天晚上到三點鐘還是睡不著,而且肚子餓死了,只好爬起來吃東西,折騰到清晨五六點才入睡。

今天為了上課,只好強打起精神,但是也許是振作過頭,我居然比學生還high. 每一班都死氣沈沈一副要睡著的樣子,就只有我一個人快要跳到桌子上跳舞。

早上空堂快速的決定今天要複習的東西,就開始上課去了。用信封自黏貼紙印了十五個名人的名字,貼在學生背上,讓學生彼此詢問以找出自己 背上的人名是什麼。因為這是新生訓練一定會玩的破冰,所以每個人都很有經驗了,只是換成用中文問變得結結巴巴,想不出怎麼問。

在Hetty老師的遊戲書裡翻到一個生詞的遊戲(看得太快忘了實際名字),上課時就拿出來用了。玩法是這樣的,我先復習了飯館一課的生詞,然後,讓學生站在地上已經黏好的膠帶上,呈一直線,在線的一邊黏上「 ○」一邊黏上「x」再開始復習生詞的遊戲。我念一個字馬上按鈴,學生得決定:「可以吃嗎?」可以就站到「o」,不可以就站到「x」。有些字很容易,比方「留學生」,但是遇到「白飯」和「白色」就會有人站錯。「味道」和「味精」學生也混亂了一陣。還有「豬肉」和「主意」也可以淘汰一些人。第二班的人也玩同樣的遊戲,但是我要他們先照年紀排好一直線。不過既然他們都一樣大,就得找出正確出生日期,於是大家又來一輪,「你的生日幾月幾日?」這樣的問答。

其實我除了時差還有感冒也在調養中。本來最壞的打算是要是沒聲音就來看電影。還好還沒有慘到那個地步。啊,得熬雞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