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1, 2008

暑假終於到了

暑假終於來了,我這個新手老師也完成第一年在美國高中教書的挑戰。所有的人都告訴我第一年是最慘的,如果能撐過去,以後的日子會好很多。我希望這是真的。因為我的第一年真的很慘。不只我慘,連家人也跟著賠進去。當情緒垃圾筒,幫忙洗衣做飯是常有的事,其他還有幫忙改考卷、潤飾我的英文評語書信等就不在話下。如果Nick對他的中文信心夠的話,早就會被我拉去錄給學生的聽力練習。不然老是我一個人,也做不出兩個人的對話,學校另一位中文老師也是女的,所以我們兩個就算一起錄,也不能錄太過複雜的對話。我盼望能找到一個說中文的男聲已經很久了…

這個暑假打算回台灣去,中間再到上海參加AP中文的研習會,然後再飛回台灣找個地方度假。雖說我的暑假有一部分其實得拿來備課,但有時間玩還是要用力的玩呀!

「你好」「奇妙中文」「奇妙中國遊」-教材不負責亂談二


「你好 」是今年選教材的時候,考慮的對象。「你好」的內容明顯簡單很多,單字很少,一課的量也很短。但是我後來沒有使用它。主要考量是 它的作業和書寫的部分實在太簡單了,第一冊結束大概四十個字吧(忘了,請指正)。老師在教的時候,可能得自製生字練習或其他作業。另外一個考量也是因為第一屆中文的學生還在學校裡,讓他們看到一年級的用這麼簡單的教材,對整個中文課程的信心可能會下降。不知道是否我想太多了: 一般人年紀越大,總會有那種,今不如昔、每況日下的嗟嘆:「想當年我高一的時候,學得東西比你們難多了!」教材真的變簡單了,不代表學得比較少。我打算一個學期上一本,速度加快。但學生話傳話的結果,搞不好就變成「厚…現在中文課的程度越來越低了,你們用的那個課本喔,我學中文第二個星期就都學會了…」

第三個考量是學校的態度。我知道外語在美國的高中教育裡,其實缺乏像我們在台灣高中學習英文的那種迫切性。我的校長常感嘆說美國人學語言不夠認真。他自己因為在德國和蘇聯當過國際學校的校長,自己親身体驗過學習外語的困難與所需要的強烈動機,倒是很可以体會讓學生早一點把外語學好,真的到可以溝通的程度有多重要。所以我也知道這個學校一開始創校,不選別的拉丁文、德文、法文,反倒選了西文和中文為外語課程的主軸,是件認真的選擇。當然我也立即感受到壓力,真的要把中文教好,而不是儘儘做到把學生守住,不讓他們退選或是有個畢業文憑就好。





「奇妙中文」和「奇妙中國遊」有很不錯的多媒体,精美的插圖。對話還是用漫畫的方式呈現。面對九年級的學生,我曾一度想過是否換個活潑的教材會讓學生上課的狀況好一點。後來試用過一次,發現似乎他們也沒什麼特別的反應。讓我開始反省我自己的教學。果真好的老師是比教材重要許多的。那次的經驗讓我重新回頭檢視自己的教學和課堂經營。

也因為校長有這樣一個規劃是四年外語畢業,得達到ACTFL OPI的中中級。去年我剛進來,又是第一年,只求能浮上水面換氣不淹死就好。今年開始能划水以後,我不得不把這樣的目標考慮進來。姑且不論這是否實際,因為我們學校沒有中文的heritage speaker。西語的部分我相信有人達得到,但是中文這部分就變成一個非常需要努力的目標。這也讓我在選教材和教學上,開始去思考:「我這樣做能幫助學生達成這個目標嗎?」

Tuesday, June 10, 2008

「中文聽說讀寫」(註一)Integrated Chinese-教材不負責亂談一

註一:本文寫作時是針對舊版「中文聽說讀寫」來寫的

不知道因為我是新手老師還是每個人都這樣,決定下年度的書目還真是讓我頭痛。
因為新,加上沒經驗,我倒是沒有那種同一套書一用七年不敢換,怕換了得重新再來的情結。但我得承認,如果可以重複用同樣的內容,該是件多好的事啊,哪些不管用,哪些管用,總是得試驗過了才知道。我知道沒有一本完美的教科書,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好老師其實勝過書本上的內容。但總是有比較好的教科書和比較不合適的教科書吧。



「中文聽說讀寫」在我們學校已經用了三年,第一批學生用到Level 2的一半,準備進入中文第四年。我想這本書在當時中文課程成立的時候,的確是最好的選擇。校長有這麼一個(瘋狂的)願景是外語學了四年以後,每個學生畢業的時候要達到ACTFL的口語能力測驗OPI (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的中中級(Intermediate-mid)。說到校長,我真的覺得他是個很有理想的人。因為在每個學校裡對外語課的期待其實差異很大。有的學校可能就是有就好,學生快樂地學習,或是有個外語成績好申請上大學。以我們學校這種完全沒有華人小孩的環境下,要達到中中級的目標,真的要很拼,學生也要配合。中文聽說讀寫以兩年的時間上完Level 1以後,學生大約學會七百個中文字,但會七百個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中文字詞是組合起來的,認識每個字,不見得了解它的意思,也不見得用得對。

我觀察中文三的學生,到了第三年我帶他們學習,的確以前的老師帶得不錯,聽說讀寫都來,挺扎實的。可是我看我中文一的學生,我真的帶得很辛苦。我才發現九年級這個年紀真麻煩,學生心智未開,每個都像隻小猴子。學校正在擴張中,九年級學生招生人數是現在十一年級的三倍。不知道是否當初選擇這個冒險成分大的新學校的家長們也給了孩子冒險精神,十一年級的孩子似乎學習上比九年級新進來的孩子願意接受挑戰。當然這也可能是我沒看見他們演化成人類的過程,也許他們進來時也是猴子一隻也說不定。

Level 1的前三課是最痛苦的過程。我學了很多,也跌倒了很多次。這套課本主要是針對大學生,內容很多,高中時間很多,好好學是可以學得很扎實的。可是對高一的學生來講,全新的語言和書寫方式,加上新的學習要求,學生很容易哇哇叫。很多孩子進來這個學校以前,沒有做功課的習慣,也不知道上課的規矩。有的孩子以前初中時還是學校前幾名呢,但進來以後,才發現得重新學習怎麼讀書。一課的內容就算是小小的一個對話,對他們來說,也得切成幾部分來教。一個星期差不多學個八到十個字。這時候就有興趣延續的問題。「怎麼上了這麼久,還在上對話一呢? 」聰明的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但是心不在焉的那種孩子,就完全不當一回事,「什麼!我們學過這個說法嗎?」

IC的課本並沒有很有趣的編排與插圖(註1)。一年級的太小不懂得抱怨,三年級的就會跟我說,「老師,為什麼這些圖這麼難看,我們寫信去跟出版社說,我們幫你畫!」這個年紀的學生,談家人,談興趣和活動可以,可是課文裡插了一課「學中文」,用metalangauge,談language,感覺有點勉強。學生反而對買東西有興趣多了。如果早一點介紹衣服,顏色、食物,會不會有效一點? 另外,我也從三年級的學生身上發現一些事情。我們成人學習語言有很多world knowledge相輔,但年紀小的學生不但學語言,也同時學一些常識。像三年級學旅遊,雖然這些學生旅遊經驗跟一般的孩子比起來,丰富得多,可是很多東西他們是沒有概念的。我們學了「簽証」這個字,他們雖然出過國,可是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我讓他們上電腦研究去中國的Visa怎麼辦,就有一組學生給我找信用卡Visa的申辦方法,讓我當場整個人三條線。但是這個題材的出現,似乎比「選專業」這種「不知道可以吃嗎?」的內容來得合適。學生雖然想上大學,但是像大學裡的選課,宿舍生活等等的,完全都在想像中,沒有任何現實的接觸點。

學中文,很多人痛苦的地方就是寫字。看過那種(看起來)中文*流利*讀寫卻是文盲的中文學習者,我覺得年紀大的,不學寫字就算了,年紀小的,似乎還有點希望。但是我的這些學生也很缺聽與說的環境,教起來真的什麼都得顧。我常擔心,會不會寫的部分做太多了? 中文和英文的比例到底對不對?說太多中文,怕學生忍受語意不明的挫敗太深,注意力轉移,說得太少,又怕學生接收input不夠。這套書的Workbook練習我覺得很徹底,可是我盯我的九年級小朋友寫練習本盯得很痛苦。到最後我只好跳著做習題 。有些看起來很簡單的練習,小孩子就是做不出來,得帶著做。比如說,他們根本不習慣看題目,會捉起筆就亂寫,這也是我的一大驚奇之一。明明題目說, 「answer the questions...」他們就會照著自己的感覺寫。問他們知不知道寫什麼,他們一問三不知。反正有空白的地方填些剛才學了,看起來像中文字的東西就好了。漢字練習 本也是寫了幾次以後他們才了解要做什麼,也就是把字寫在「每一個」小格子裡,而不是挑你喜歡的地方寫。

快樂學習是可能的,可是不花時間,字就是學不起來,這也是一定的。我發現學生很容易有種假象,因為西文有些字跟英文很接近,就覺得西文容易,中文很難 。並不是西班牙文就一定比較好學, 事實上,要把西班牙文動詞變化搞對,也要花時間的。如何渡過學中文開始的痛苦期,讓學生不要半路落跑,真的是我年初時的一大挑戰。尤其小孩就是怕任何花時間不能讓他們玩樂的事情。

另外,「教多少,教多快?」的問題也常在我心中打轉。教太快,學生受不了,但教得讓大多數學生跟得上,我有幾個資質好的學生,就又太簡單了。常常是那些不用功,不練習的學生拖慢進度,或是上課打亂秩序。

可是我心裡其實是很急的,有這麼多東西想教給他們,可是就是抓不到方法可以塞進他們的心裡。上課得花很多時間管秩序,學生互說一些傷 人的話,我還得停下來處理。有的學生學得很快,這些人一開始就可以找出來。我會讓這些人跟慢的人一組。但這也要看人。聰明的學生,有 時候不見得會体諒人。我有幾個學生會笑別人笨的。但我發現,學生教學生,有時候學生還學得比我這老師教他還快一點。這學年的成績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有一些平平的學生,其實成績本來不會那麼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被排在比較小的班上,而恰巧那幾個學得比較好 的孩子就在小班裡,互相幫忙的結果,這些學生的成績就上來了。最困難的那一班九年級,我們恰巧得在三個不同的教室上課,人又是最多的一班,最多時有二十人。學生花了兩個月才學會不走錯教室,我也花了很多時間習慣不同的教室。這個年紀的孩子,固定性其實還是挺重要的,進到某個空間做某些事情,是學校環境訓練他們的重點之一。很可惜我並沒有辦法在這一點上做得太好。他們上中文的教室都長得不一樣,沒有一間是我自己的教室。有的教室是數學,有的教室是社會。我所能做的,是例行routine,每次一進來,我會在黑板上寫「今天是X月X日星期X 」,然後問好,然後問他們今天幾月幾號,星期幾。中文問完以後,開始上課。

今年我幾乎要四個星期才能勉強教完IC的一課,也就是說,加上前論我只教了九課。我真的不知道以前的老師怎麼辦到一年教十到十一課的。
因為老是有種「勉強」拖車的感覺,讓我一直考慮是否能有改進之道。

註一:新版今年夏天會出。聽說在插圖和編排上做了改進。很好奇變成什麼樣子。

Sunday, June 8, 2008

學生的二三事

這是五月底寫的,這裡太久沒更新,轉貼過來充數。呵…
Orz
五月初是AP考試的季節。上星期二的課中文三,正好是中午過後的第一節課。剛吃過飯的那一堂課其實很不好上,學生心情通常很浮躁,甚至因剛吃過飯而顯得睡意連連。那天更不巧的是,整班學生幾乎都才花了三個小時考完AP,腦力耗盡,加上考試的緊張與壓力,學生一走進教室,整個臉都是垮的。我的學生小柯問我,「老師,我們今天可以不可以純聊天啊,我們好累喔。」身為老師的我當然不能容忍我的課只是純聊天,但是我也準備了緊急方案。於是我們上了一點該上的內容,我拉下螢幕,放五月天的「戀愛ING」給他們看。裡面有一句說,「超感謝你,讓我重生,整個orz」學生看得霧煞煞:「什麼是orz?」。於是我又放了一段東森新聞充滿戲劇張力又沒營養的報導,裡面介紹了orz的這個詞語的用法。台灣的電視新聞不是很愛用動畫模擬現場嗎?這個新聞裡也動畫模擬了orz, 正好把 Orz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看了哈哈笑,也才恍然大悟。(台灣的新聞,讚啊)
我也花了一點時間解釋這個詞可以使用的時機。我還趁機講了一點「好人」現象 ,被發好人卡的男生之類的輕鬆話題。 雖然這個詞有點過時了(好像也好幾年了吧?),但讓學生了解一下也無妨。

這星期一下課,學生給我一塊她做的餅乾。上面塗了藍藍的糖霜,看起來像某種裝飾可是又歪歪扭扭的。「太好了。謝謝妳。喔,這是什麼呀?」我問她。「這是Orz啊。」學生說,「我特別做給妳的。」我一看啞然失笑,沒想到她記得。
我捨不得馬上吃掉,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盤子裡,讓它坐在車子前座帶回家。

Nick回家看到桌上的餅乾,「這是什麼?Orz啊?」真怪,為什麼他一看就看得出是個Orz?

********************************************************************************
死在家?
有一天上課,學生學到「待」stay 這個字。念起來是dāi,所以我說,stay at home就是待在家。學生聽了一直笑,因為如果中英交雜起來理解的話,聽起來像die at home。一個孩子說了一個句子,「 他死了,因為他die在家。」結果換我哈哈大笑,學生只覺得這個句子很悲涼,並沒什麼好笑的。我告訴他們台式的幽默跟這個句子很像(也就是冷笑話啦)。結果孩子們拗我說個台式笑話來聽聽。我臨時想到了這兩個很冷又很老掉牙的笑話。

「誰是世界上最失敗的人?」
「不知道。」學生搖頭。
「spiderman!」我公布答案。「為什麼?」
「因為sī bài de man(請用台式中文念-思敗的man)啊!」學生會意,都笑起來。

我又說了一個:
「在樹上唱rap,猜一個漢字。」
但學生沒學過「桑」這個字,我乾脆先公布答案。
又和木他們是知道的,所以我問他們,「又」這個字怎麼念啊?
「yòu」一個學生笑出來,「我知道了!」
「yo, yo, yo」

台式的笑話還真的很冷。

******************************************************
Podcast
之前逼學生做的中文Podcast終於在電腦老師的努力下,放到新建構的網站上了。這是個初步的嘗試,第二學期的時候,為了要學生交出成品 來,我催得痛苦,學生也煩。有的人隨便亂做拼出了個東西來,也有的人做了,但是檔案不知道存到哪去了。本來我想教他們剪輯,放點音樂 讓它聽起來比較專業點,但學生為了交出一個有骨架的錄音,就痛苦得要死,後來學期末就算了。有點後悔沒有下狠勁逼出完整一點的作品 來。

但是這個網站出來了,提醒學生當初努力過的人是有報償的,給學生小小的成就感。已經好幾個老師跑來跟我說這個點子很不錯,學生雖然講中文他們聽不懂,但是 聽著自己熟悉的學生的聲音說著聽不懂的語言,覺得很有趣。連副校長也跑來說要把網頁連到學校網頁這種「比較顯目公開的地方」。(也就是打廣告啦)。

這也提醒我也許以後多媒体數位化的作品可以加重比例。學生其實做了很多事情,做小短劇、海報、開餐館做菜單,做簡報什麼的。但是數位化影音的東西保存方便,甚至傳得更久。比較悲觀的想法是這些孩子以後出了校門不見得有機會再說那麼多中文,主要要看個人機運和決心。所以留點影音回憶提醒學生自己也曾經可以用另一個語言做那麼多事情,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