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0, 2011

教學最怕的一個主題

在教學裏最怕的一個主題,對我而言,不是「把」字句,不是怎麼解釋「了」的問題,也不是「能/可以/會」這幾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連枝兄弟,而是…

「中國地理」!

「中國地理」,這個讓我國高中念了六年的科目,是個遙遠又讓人心虛的東西。

地理和歷史在那高中大學都要聯考的年代,其實是我最拿手的科目之一。從國一開始我就學會用白報紙描課本上的地圖,然後一一標上城市,河流,鐵路。復習的時候,憑記憶把整張圖重建出來,是我熟練的準備方式,中外地理都是同樣的方式,一直到高中。一個學期下來可以累積出厚厚一疊用薄紙描的地圖。那個時候的我可以把某鐵路會穿過的省分和城市一一照順序念出來,也可以隨手一畫把主要鐵路線全部標出來(是說這樣我就可以坐火車到任何城市去旅遊嗎?還是做旅行社人工訂票的專家?)結果搞到現在我隨手一畫,畫出來的中國地圖雖然形狀很準但是卻是中國國民黨版含外蒙古的「秋海棠」造形,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老母雞」。花了那麼多時間學習的東西原來是個大謊言,天曉得還有多少虛假的謊言夾在課文的字裡行間。雖然我小學的時候台灣開始開放到中國去,但是我也是經過許多年到了上大學以後才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許多我曾經手寫描繪的名字在交談間聽起來很熟悉,可是卻有種奇異的感覺,因為我知道除非我真的親自遊歷,我所被教育的印象應該充滿了問號。所以我才說中國地理對我來說是個遙遠而讓我心虛的東西。

所以幹麼教這種東西呢?學生連美國的州都搞不清楚了。
到目前為止,課本裡提到地名的地方其實很少。學生知道北京,上海,然後…就沒有了。但是我覺得到了中級以後的談話,很難不會在談話或是文章裡提到一些地名和專有名詞。我的想法是如果聽者和讀者可以很快辨認出來那些是專有名詞,雖然不是很清楚它的地理位置或甚至只是一個感覺:「聽起來應該是個省吧?」那麼至少可以不被絆住而能繼續解讀更重要的訊息。常常學生會被地名,譯名卡住,花了老半天以為可以把它斷句找POS,只因為中文的方格字每一個字都一樣的距離而不容易斷句。依此概念,其實國家名也是重要需要花一點時間學習的東西。

我所待的學校建立時的一個目標是global education,這幾年在學校的人文科上也逐漸看出老師們的努力,帶學生探索一般學校課程不會去深入的中亞,中東歷史地理和世界地理。在這樣的大傘下,似乎教一點中國的地理也理所當然。
不過我的大概構想是讓學生熟悉主要省區的名字,也許最後玩一個Geography Bee的遊戲,並且以一個中文三的年度虛擬旅遊計畫作結。因為沒教過,所以不知道結果如何。以後再上來報告。

Sunday, April 24, 2011

碎念時間-軌跡(二)

由於媽媽自己求學並不是很順遂,對於我們孩子們的教育,她幾乎是種補償的心態。買全套的精裝兒童書,給我們上私立學校。上才藝班,音樂、作文、美術、功文數學、書法、游泳、英文什麼的。除了跳舞這種東西我很早就表達不喜歡學習以外,那個年代的父母會給小孩補習的東西我都上過。但是這些教育的支出也給家裡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現在回頭看,上了這些學校和課程對我的幫助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我倒希望當時我的父母能多陪我們一點,爸爸少加班,媽媽的眉頭能舒展一點。

那是一段寂寞的日子。私校裡充斥著各種比較。所有地方上的名流的小孩都來這個學校上學,父母是議員的,醫生的,律師的,開上市公司的,醫院院長,開連鎖企業的…什麼都有。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家,在裡面實在稀少。不知道我是特別敏感早熟還是別的同學真的看事情的高度跟我不一樣,在臉書上開起同學會,別的同學對學校是充滿懷念,老師慈祥,小學時光天真無慮。而我跟我哥的回憶卻是老師大小眼,貪婪,而我們得努力在勢利的環境裡求生。在我們兄妹之間,我們從來沒有聊過這段日子,但我知道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我知道老師對待頑皮但是爸爸是名醫的同學就是不一樣。當老師看每個學生的時候,他們看到的不是我們這個人,而是背後的父母開什麼樣的進口車來接我們,過年的時候送的是什麼高級水果夾層帶紅包。為了生存,我們兄妹倆的功課總是名列前茅,因為這是唯一不會受到更多歧視與有意無意的言語羞辱的方法。我一直想不透為什麼學校裡發生了這麼多不合理的事,為什麼爸媽還是讓我們繼續花高學費念這樣的學校,然後過年過節努力送禮給老師,希望老師手下留情,對我們好一點?也許對他們來說,他們覺得這是他們所能供給的,最好的學校,無論如何也要撐下去? 因為這些經歷,年幼時的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看不起做老師的人。


當然會這樣覺得是件矛盾的事,因為家裡出了這麼多的老師。記憶中也從來不曾有家長來家裏拜訪過。但是我對老師這個工作是沒有幻想的。又累,又辛苦,又不能隨便請假。生病的時候,最希望是能留在家裏有媽媽照顧我。可是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有好幾次甚至是媽媽把我帶到學校去,讓我一個人在她的位子上睡覺,畫圖,自己在空蕩蕩的國中操場晃來晃去,追著落葉跑。媽媽上完第八節回家的時候,已經累到精力全失,脾氣很差,所以我的皮得蹦緊一點。幫忙切下電鍋開關,有時候幫忙洗點菜,微波食品等等。最重要的是不要賴在那裏說話,免得擋到趕著做菜上菜的媽媽。

媽媽很清楚的告訴我以後絕對不要當老師。這是就她的經驗而發的忠告。對她來說,她所教的是不被主流重視的家政和生物。這邊借課來考試,那邊借課來趕課,完全沒有人把她的課當一回事。上課的時候,學生打個毛線又不可能好好坐在位子上,也不可能正經八百的坐著不聊天。要是學生不好好坐在位子上,而且還講話聊天,巡堂的老師會把她的課歸為秩序不好,為了她的考績,她永遠都掙扎於上課秩序的維持。可是這是很可笑的要求。有誰縫個拼布還得正襟危坐的?她常抱怨自己個性太柔,對學生太好,學生都不怕她。她也常羨慕某些教國英數理的同事很「恰」。「妳別看那某某阿姨現在這個樣子喔,她對學生都拳打腳踢的,學生怕她怕得要死,所以她上課秩序一流耶!可是啊,像我根本就做不出那種事情。」雖然我想她心裡也知道同事的行為是錯誤的,可是「生存」是個現實的問題。所以她的結論是,「像妳啊,妳的個性跟我一樣,妳這樣去教書,一定會被吃掉,我不要妳受這種苦。」

我倒是沒有想過太多。路就照著大家都想前進的方向前進。我的數理並不特別擅長,因為我很早就放棄熱門的醫學之路。「也許走法律吧?」那幾年間因為政治生態的轉變,突然法律系變得熱門起來。我以為我會順著熱門科系的列車,照著別人的期望跟大家擠第一志願的法律系。但是,後來高中的一場重病,讓我的生活有了急轉彎。所有的期待在和健康權量之下被放在一邊。而我也發現自己喜歡文字和語言,也許當翻譯吧?高中時的我覺得這該是我走的路。當時連媽媽也覺得如果我能夠考上離家不遠的私立大學外文系也不錯,風景優美,又可以繼續留在熟悉的環境裡。

只是大學聯考成績公布以後,媽媽開始後悔了,或說覺得用這樣的成績念家附近的大學太可惜了,於是決定應該讓我北上念書。那其實也好,只要念我想念的外文系就好了。現在回想起做決定的那幾天,幾乎是一片模糊。事實上大概也只有幾天的時間可以填志願,非常緊迫。我寫了一個版本,大概只列了五個學校和科系,裡面完全沒有師範院校。其實只有第一個志願是我真正在乎的,其他都只是填位子用的。但是我拿給媽媽看的時候,她拿回房間去,出來的時候,把我的志願都改了。當時我做了一件讓我後悔多年的事情,就是我接受了媽媽為我的安排。她讓我跟哥哥念財經系的朋友跟我通電話,打退我想要念文學院的想法(「外文系念的東西都很死,妳出來以後很難找工作喔…」)我一看那分志願順序,照著我的成績和落點,我很清楚外文系當然上不了了,因為被排在法律和商學系之後。以美國文化的思考方式來看,這應該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自己的主張和堅持。不過,那時候的我實在很難有自己的主張和堅持,畢竟在傳統文化下長大,覺得「乖和聽長輩的話」才是對的,難道不是嗎?

放榜了,照著我早就知道的結果,我上了一個非常熱門的商學科系。

Saturday, April 23, 2011

給換學校工作的老師的面試提醒

其實是給我自己的提醒,寫下來,這樣以後我可以再回來溫習。

一、不管已經教得多久多熟練,試教的教案一定得仔細準備演練

現在教得時間稍微長一點,脫離菜鳥新手的日子了,發現自己備課的時間縮短了,不像剛開始的時候幾乎要用等量或更長的時間準備我的課程。加上課量是每週五天,有些小環節到了課堂上再見機行事其實還過得去。但是這並不代表面試時可以用同樣的心態來應付。

上次學校來了一個教了很久的老鳥教師來面試,履歷上是非常漂亮讓人期待,但是聽說一試教就不行了。我們推敲是因為這個老師大概在公立學校教書,課量很大,請假跑來我們學校試教,累都累死了,心態上大概覺得就跟他平常上課一樣準備就好了,把試教當作眾多教案之一。殊不知試教的印象是決定的關鍵。也有一些新手老師剛出校門正在找工作,積極得很,花費所有精力(反正沒工作)全力以赴就為了準備這一分五十分鐘的必殺終極教案,來學校拜訪也顯得活潑、願意跟人交談。一比之下,雖然經驗值很重要,但是要是你坐在台下聽課,你要選哪一個? 所以說新手老師,你們的潛力無窮,不要看低自己呀!

二、不要依賴現代科技

每個學校的設備不同,就算什麼都有,也可能就在你教的那一天電腦當機,投影機燈泡不亮,音響壞掉之類的。就算學校告訴你他們有這些設備而且運作良好,還是不能完全相信。所以除非你能自己帶一台喇叭來放音樂,自己提一台小投影機接筆記,還是不要讓你的試教是仰賴在看一個影片,聽一首歌,看一段投影片之類的。再不然就得有備案,影印檔案之類的。

三、多準備活動總比活動做完沒事幹好

有的時候沒教完你準備的東西其實也還好,最怕是叫你教六十分鐘結果你五十分鐘就教完,全部的人僵在那裡不知道要幹麻。試教並不是只看你教,也看你沒教的時候做什麼。這種提早教完的時刻正好看一個老師的智慧。因為我們自己教書也常常有這種剩餘的零碎時間,運用得好的話,是加分。像上面提到的那位老鳥教完了居然把課還給原任課老師,是致命的一擊。任課老師通常因為試教也已經預備好了不上自己的課,你丟給他來上也造成別人的困擾。復習復習剛才的課程也好,玩個小遊戲也好,總之,如果多準備一些緊急的小活動,這十分鐘就撐過去了,也就過關了。

四、態度積極,有機會跟別的老師多交談

我自己是很不愛說話,很內向的人。但是大學在商學院的時候我學到其實積極和愛說話的假象是可以塑造出來的,而且在一堆人的中間可以幫助你讓人印象深刻。如果這分工作是你很想要的,暫時假裝一下又何妨?(前題是如果你很想要這分工作的話)中午的時候,我們大部分的老師都會坐在一桌大圓會議桌吃飯。這時候就會看到各種不同的候選人的態度。我們自己其實都是吃自己的,也聊自己的,因為我已經跟大家熟了,所以我自己一個人默默吃飯聽同事說話也不覺得怎麼樣。可是如果你是一個面試的老師,真的很需要積極的跟別的人說話,因為這可以幫助你了解這個學校的文化,也讓別的老師對你留下印象。雖然他們不是直接雇用你的人,但是像我們學校的規模這麼小,一句老師間的評語:「今天來的那位老師感覺很不錯呢!教什麼的?」就可以傳得很遠。就像選學生也是這樣。我自己也寫過信給申請辦公室的人,評:「今天來看我上課的那孩子感覺不錯喔,她很積極也很喜歡學習的樣子。」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碎念時間-軌跡(一)

小時候,「家庭」這個字,對我來說讓我聯想到的是,出也出不完的教師。

我的外公從日據時代就開始教書了。那是終戰前一兩年的事吧。照片裡,唯一一個才十八歲的小夥子,穿著像日劇高校男生般的黑色制服和帆型帽,站在身著和服的教職員的行列裏,顯得十分稚嫩。但是這是他覺得很得意的事情,他的教書生涯那麼早就開始了。日本戰敗後,整個台灣社會起了大變動。殖民時代結束了,跟日本老師們說了再見,為了繼續教書,不會說漢語的外公開始進修,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漢語。晚上學,白天上課就得用出來。我一直很佩服外公和外婆居然就這樣學會了漢語,尤其是外婆,一生都是家庭主婦,在家忙忙碌碌,就這麼聽聽廣播也就學起來了。

媽媽是六個孩子裡的老大。只靠外公一個小學教員的薪水要養起六張嗷嗷待哺的嘴巴,生活壓力可想而知。媽媽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身上也揹負著得分擔家計的責任。寒暑假家裡所有的女孩子都要跟著外婆去罐頭工廠打工。我媽切菜工夫非常驚人,一把菜刀像飯館大廚般使得飛快,涮涮地能把筍子蘿蔔切成細絲,就是那時候練成的。國中畢業以後,外婆堅持不讓媽媽升學,讓媽媽去做人家的會計打工賺錢。一天鄰居來跟媽媽相約要去新開的達新塑膠工廠做女工。可是地點在台中,要住宿舍的。去坐火車的那天清晨,我媽後悔了,不想離家的她在窗下叫那女孩先走,不要等她了。

總之媽媽其實一直想升學的,忍著會被外婆打一頓的危險,她先跑去告訴外公這樣的願望。沒想到外公居然同意了,結果引來夫妻倆的大戰。後來媽媽還是如願去上學了,只是因為沒有時間準備考試,只好去念了一所農校。聽老媽說起農校的生活其實十分精彩,是我們這種一般高中學生所無法想像的。光是學習插秧接枝這樣的課我就覺得很炫。但是上這種學校在台灣對升學大概一點幫助也沒有,應該是說連撈上一所大學也沒什麼希望。也不知道媽媽到底是運氣好還是天無絕人之路,她跑去報考公費保送居然就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了該校至今唯一一位上了台灣師大的學生。

這一路開啟了後面舅舅阿姨們的教職之路。在上大學的比率還很低的年代,上師範大學不但有公費而且就業有保障。對於像外公他們這樣的貧窮家庭是最好的選擇。也因此每次寒暑假回外公外婆家,因為舅舅舅媽阿姨們全部也都放假了,所以熱鬧得很。小時候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直以為別人的家也是這樣子的。

通常聽到我數算到外公他們一家的教師群就已經夠驚人了,再加上我的爺爺奶奶,那就更讓人吃驚了。

奶奶念的是以前的台北女師,現在我不知道變成那一個學校了。在那樣的年代一個女孩子可以離家那麼遠去求學,我想若不是家裡寵愛,大概是她個性夠硬。只是現在我已經沒機會親自問她了。我很喜歡問老人們是怎麼認識他們的伴侶的。因為他們回答的時候,目光常是快樂的。根據爺爺的說法是,他從台中師專畢業後,到南屯的一所國小見習。在國小裡,他第一次看見在那裡任教的奶奶,俐落幹練,帶學生也很有一套。好奇之下他問明了奶奶家的住址,發現原來奶奶的大哥是家中長輩的鄰居。用現代的話語來說,為了泡妹什麼關係都可以牽拖就是了。於是他在一堆實習老師起鬨之下,一群人就簇擁著他去奶奶家探風了。當然她大哥不在家,也當然大哥也從沒交代過會有朋友來訪。

兩個人都是教師,加上只有兩個孩子,經濟狀況比外公家好得太多了。也因此爸爸和叔叔沒有走上公費教師一路。(但大人鬥架時老媽曾取笑我爸說他大概也考不上)。其實爸爸和叔叔是幸運的,他們至少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在那個年代裡,成為教師有時候是個無奈的決定。念台大有什麼用?家裡又沒錢供你念書,畢業出來也得找頭路。至少當年教師一職是個鐵飯碗。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如果那天媽媽坐上了火車去當了塑膠廠女工,她的未來(也就是我的現在)又會是什麼?

Tuesday, April 19, 2011

純真

學生雖然都十六七歲了,可以開著一台大車到處跑了,有時候還是很孩子氣,童真的一面讓人微笑。

今天剛上課的時候,羅尼突然說:「老師,我不要長大!」
我說:「為什麼?長大很好呀!」
羅尼:「長大很麻煩。」
我:「可是你會有很多的自由。」
羅尼:「你有很多的自由,可是你也得做很多的事。怎麼說responsibility?」
我:「責任。」
羅尼:「對,你也會有很多的責任。」然後過三秒他又說:「老師,我很害怕taxes, 所以我不要長大。」(以上是中文的對話)
原來你不要長大的原因就是怕報稅啊!我當場笑出聲來。

要是讀者住在美國,應該可以體會羅尼的心情。因為在美國這個龐大又官僚的國家,報稅真的是一件極其繁複的工程,是種一聽到每個人都要抱頭切齒的經驗。所以我可以理解為什麼這會是羅尼不要長大的主因。但是仔細想想還是很好笑。

然後一旁的緊張大師小澤也跟著回應了:「對啊,我也好怕有一天我得報稅然後不小心報錯了,我會被抓去關…天啊怎麼辦?」她一邊說一邊很戲劇性地把頭埋在桌子上。

然後我說:「我買了一個電腦的軟體,我什麼稅也不懂,不過跟著指示一步一步做,把數字填上去,印出來,就好了!很簡單啦!」

「真的嗎!???」他們都異口同聲的問。

接著很有生意頭腦的小麥說:「啊,可是那種的,你只能照著填,不能做特別的動作什麼的。」我回答:「那個呀,反正我也沒有很多錢需要逃漏稅。」

結果他們三個人討論的結果是,羅尼應該成為一個億萬富翁,由別人來幫他報稅,這樣他就不用擔心了。「嗯,我覺得好多了。」羅尼舒了口氣說。


星期一大家都應該報完稅了!報稅快樂喔!

Friday, April 15, 2011

放假回來的收心遊戲-變種hangman和筷子夾豆比賽

放完春假回來的第一天,我的第一節是空堂。坐在辦公室裡跟其他的老師說話,我們都有共同的感受:「今天到底要做什麼呀?腦中一片空白。」我完全想不起來到底放假前我自己到底幹了什麼教了什麼鬼。如果做老師的都這樣覺得,那學生更是不知道他們現在在哪個星球上了。於是我決定來個復習好了。

臨時抽了我幾年前坐好的拼音字卡,我就去上課了。一邊走一邊想我到底要幹什麼(此舉各位熱血教師請勿模仿)。到了教室寒暄了一下,就把學生分三組,每一組發給他們等量的聲母卡,然後在白板上畫了三個人形,有頭有手有腳和身體。然後告訴學生他們得攻擊別組,抽一張卡要別組的某位組員造一個詞是該聲母開頭的,比如「m」就得造「米飯」,如果五秒內說不出來或太慢,他們的人偶就會被擦掉一隻手或一隻腳。如果四肢和頭都沒了那就死了。這遊戲也就是hangman的翻版。我解說了一陣子,把一個人偶的腳擦掉示意,他們就懂得要幹什麼了。

然後我拿出一盒鳳梨酥說,在期限結束內,剩下哪一組四肢最健全就可以吃鳳梨酥。這下子飢餓的青少年們全部眼睛一亮,一玩起來完全殺紅了眼。在高級班我把難度提高到「名詞」,所以他們雖然可以說很多字,可是遇到名詞就得想一下詞性對不對。結果就這樣整天每個班都玩了大半節課,我也忘了上了些什麼正經的內容了,不過就是一點新的但是很簡單的東西。

第二個遊戲是因為學生到了第二天還是歪歪扭扭不太能進入狀況。我買了一包Jelly Beans,帶了兩雙筷子,讓學生分兩隊比賽,兩分鐘時間從一頭挾著豆子到另一頭的杯子裡,然後說出我手上字卡的字和英文意思。如果說錯了豆子就會被我挖出來放到對手的杯子裡。因為事關每隊可以分食到的豆子數量,所以學生也很拼,為了吃什麼都願意幹。這些學生很多人都不太會用筷子,所以很刺激,掉了我就要他們退回去再挾。

最後全體分食他們的戰果。學生都樂得不得了。我起先說不可以一邊挾一邊偷吃不然我會扣該隊的豆子。不過結束以後我讓學生吃完所有沒挾完的豆子,他們吃了糖去別的課也可以稍微比較high一下。

然後第三天我就給他們小考。噗哇哈哈哈哈哈。

Thursday, April 14, 2011

七喜許願廣告

如果上課太悶,放一下這個廣告吧。其實裡面有不少詞語可以讓學生學,不過說話的速度連我都覺得太快。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功課與學習(下)

最近有一部獨立制片的紀錄片,叫Racing to Nowhere, 探討的就是類似我的學生背景的孩子們在過多的活動、課業壓力裡所產生的問題。學校有幾位老師開始注意到一些學生的聲音,於是開始了一些關於功課與學習的討論。也因此學校邀請學生參與一分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實際課後時間運用的狀況。回收的結果有幾點非常有意思。一是學生除了少部分的人以外,絕大多數學生表示他們是願意做功課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啊…我太低估美國孩子了)。但是許多人反應有些課根本功課太多,比方說文學課的閱讀太重,他們都讀得哇哇叫。而有不少學生在運動和課外活動結束以後回到家,的確都很晚了,趕著寫完隔天的功課是常有的事。(不過至少在這裡一天兩天沒寫功課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想當年我十四歲的時候,沒帶課本是罰站上課的)再來是有些功課學生覺得沒有用,不能幫助學習。最後則是學生「多工」的現象非常普遍。做功課的時候iphone, ipod, facebook、電動和電視全部一起來,當然做了老半天做不完。

於是在一個長週末之前,老師們做了討論,校長向學生解釋問卷的結果,並且跟學生做了一個約定。如果這個星期大家都能嘗試在做功課的時候把其他的機子都關掉,不上臉書,不傳簡訊,不看電視打電動…好好的先把功課做好再來做其他的事情,那麼這個長週末全校老師都不會給功課。
但是校長也強調,不給功課並不代表「不用做功課」或「不可以做任何功課」。有許多學生已經累積了一堆遲交的作業,這個週末正是好好趕上進度的時候。平常已經趕上功課進度的,可以好好休息,睡覺,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跟家人共度時光。

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自己到底給了些什麼作業?我是到了第三年教學,才比較能準確捉到給學生合適的工作量。有些時候我真的得承認很多作業其實只是busy work,練習沒有只是浪費時間而已,特別是練習本的作業。於是我後來都不用了,直接自己做漢字本,自己編語法題。如果是那種語法練習題的作業,我通常會上課一起做一半,然後當天作業就是寫完另一半。因此做得好又快的學生,上課其實就寫好了,回家根本沒作業。錄音的作業視內容而定。如果是念課文的,我會給個兩到三天。如果是自由發揮的,我會給長一些時間。其他像是漢字練習在一二三年級幾乎是天天都有。遇到寒假或春假,我以前還會很努力的做出一個特別練習題給他們,有時候是閱讀,有時候是語法。後來我學乖了,有誰會想要放假的時候還做功課呢?連我都不想在放假時改作業!於是三個星期的假,我只給他們平常日一天分量的功課(大概二十分鐘寫完),通常是漢字。有時候如果正好遇到做報告,我更是只叫他們在吃聖誕餐之餘「想一想你們大概要做什麼主題的報告」。今年春假我索性更帥氣地全體學生都沒有功課,獲得學生一致喝采。(反正出了功課他們也不見得會做,幹麼要加添他們的壓力?)語言課有時候會很怕學生放長假以後回來忘光光。可是想一想放假其實不見得是種失去,有時候腦袋休息一下,回來雖然忘記了但是至少精力好一點,學習得也更快。特別是我們這種學校一放個一個星期以上的假一堆學生都出門旅行去了,也很難做什麼功課。到時候回來還得追他們補交作業,吃力不討好。

不知道其他的老師對於功課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