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4, 2009

中文聽說讀寫 level 1, part 2 教學筆記上

Integrated Chinese 「中文聽說讀寫」這套書我寫過幾次使用心得,基本上我不認為這是一套適合用來教高中生的教科書。去年選書的時候,我環視可能的選擇,覺得「你好」太舊,今年要是突然轉回去用「輕鬆學漢語」或「漢語」太過孩子氣,學生大概沒辦法接受。「新實用漢語讀本」太陳舊(我同事大學時就是學這套上來的),「歡迎」去年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是沒有繁体字版,我的學生都是學繁体字,我不想突然因為書的緣故中途讓學生換學簡体字…

於是在市面上沒有其他我評估合乎我的學生與課程需求的課本下,去年秋天我還是選擇再用了一次。今年秋天,新進來的中文一要改用「歡迎」,而升上中文二的學生將成為最後一批用「中文聽說讀寫」的學生。好不容易我終於有可以重複教同一門課的機會(過去這兩年我教過所有的程度-1,2,3,4,AP,到現在還沒有一次重複),正好趁此紀錄一下我使用這本書的方式,修正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好為秋天的課做準備。

舊版的Part I有十一課,Part II有十二課。以學生學習吸收的速度,我一年最多只教十課。第一年教Part I不知道,硬是跟課本硬碰硬,心急想要把課本的內容都教給學生,workbook和character work都叫學生寫完,結果下場當然很慘。第二年我可能也犯了類似的毛病,但是已經修正很多了。每一課我先把目標寫下來,到底我希望學生學會什麼。比如說,「吃飯」一課,學生要學會說出他想吃的菜,了解餐廳裡點菜的流程,服務員可能會說些什麼,怎麼應答之類。我發現課本上的字彙對我的學生來說,並不是很有意義(其實每一課都是如此=P),於是我慢慢演變成自己打生字表,加入我要學生知道的字,摻一些課本上我覺得有用的字。課本的部分,我叫學生把一些字打X,考試我不會去考他們。
因為學生沒幾個人吃過非Panda Express之類的速食中國菜,所以我一開始先介紹他們會吃的東西,像是比薩餅、漢堡包、薯條、汽水之類的生詞。再來教基本的肉類,像是雞、豬、牛、魚肉之類。課本的生字居然把「比薩餅、漢堡包」還有「雞肉」這種基本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會吃的東西放在補充生詞裡,實在不可思議。我每次看到男女學生中午跑去餐廳小賣部買一大片油滋滋的義大利肉腸比薩餅一邊走一邊吃的樣子,那種臉上的快樂與滿足,是我這個外國人無法想像的(就像有些人無法体會台灣肉圓這種油膩黏糊半透明的怪東西怎麼會好吃呢?)

後來証明,到了年底,學生記不得什麼是紅燒牛肉,餃子,豆腐,因為很少人吃過,或不常吃。但是學生一定記得漢堡包和比薩餅,他們自己造句也會拿出來用。可見只有對他們meaningful有意義的東西,才可能進到他們小小的腦袋。事實是,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只有對他們有關連的事物,才有可能記得住。大人經過多年經驗可以創造關連性幫助記憶(圖像,諧音…),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不見得有這樣的能力。

介紹完一天該學的生字以後,我會教一兩個文法點,通常是可以馬上用剛學的字丟進去的。比如說,「看電影怎麼樣?」 學生會說:「看電影很有意思。」「漢堡包怎麼樣?」學生可以用「很好吃」或是用「…極了」這個文法點丟進去(好吃極了)。最後是玩遊戲的時間,復習今天學的生字,讓學生認字或是記牢拼音和意思的連結。

學完了該學的生字和語法以後,我們才進入當課的課文對話。帶學生念過以後,我在黑板上寫下四到五個問題,測驗他們理解課文的能力。這些問題有時候是workbook上已經有的,有時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理想上是用中文問,學生得看懂問題然後用中文答。這時候我讓學生可以兩兩找出答案,然後依組別回答我的問題,一個人問,一個人答。今年發現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做出來的免費電腦輔助教學軟体,裡面的Audio Dropbox功能可以嵌入任何頁面,學生只要有一台電腦和麥克風,就可以錄音,而老師可以上網站去聽或下載學生的錄音,非常方便。於是我每一課都會有一個作業是要學生念workbook上的理解問題,自問自答的錄音。或是我挑出一個對話,我錄A部分,學生可以當另一個對話者B, 練習念課文。

文法點的部分,我發現確認哪些是必要的,哪些可以跳過,哪些是可以做多次介紹的,等等的區分很重要。在有目標控制下的學習,學生比較不會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第二年的中文(在美國四年高中中文教育下),我覺得是開始從Novice出現intermediate的特徵的重要階段。Novice的特色是很多背誦的單詞,「你好嗎?我很好」、「星期一,星期二…」「我喜歡黃色」、「看書很有意思」…。但是要進入intermediate,學生要能夠有用這些單詞創造組織的能力,並且能夠自己問簡單的問題,並且回答。也就是學生得能夠搞清楚中文的問句型。「*什麼顏色你喜歡?」「你喜歡中國飯?(上揚尾音)」是一些學生常犯的錯誤,雖然可以理解他們要問的是什麼,可是不能算是達到intermediate的要求(在OPI測驗裡很快就會被打下來)。除了有完全的句子(有subject+predicate)以外,另一個特色是要有句子組合以描述事件與個人意見。中文沒有tense,像英文的現在式過去式,但是不代表學中文就不用學習表達時序與動作完成先後的方法。動作的始末與完成靠的是「了」「過」這類的標記,但是在中文二這是一個很難介紹完全讓學生了解的語法點。課本裡出現不代表學生一定要學會。我在這一年內介紹了幾次,並不要求學生學會(待以後再講述)。時序最重要的是時間詞的概念,從大到小,(六月五日星期三中午)。跟時間相關的是地點,在哪裡做什麼,總得先到學校才能上課吧。時間概念出來以後,就是語序,什麼排在前面後面。學生常因為英文的影響有語序的錯誤(*我打排球星期二,*我吃飯在學校)。時間詞裡還有絕對和相對,如準時十點鐘跟…的時候(十點的時候,他來學校的時候),這些都是中文二的重點之一。

要表示先後,最簡單的是「以後」「以前」。但是這兩個詞因為中文裡是後置,學生常有理解困難:

「我吃飯以後看電視。」
學生會把它斷句成:
「我吃飯,以後看電視。」
但是卻用英文理解
I eat after I watch TV

理解當然完全相反。

另外一個表達時間動作先後的語法點就是連接詞了。「…先…再…然後…」這些是英文裡都有的相對詞彙,學生了解起來並不困難,但是真的要用卻不是那麼容易。加上「以後」「以前」,對學生來說,使用起來又更複雜。但是這些卻是描述事件不可或缺的要件,尤其從斷碎的句子片語到能夠產生有像句子的組合,這些連詞的作用不小。

還有一些幫助句子成段的連詞就是像表因果的「因為…所以」「雖然…但是」「…要不然」。這些在表述事件與個人意見的狀況下裡都是不可缺少的。

用同一套書教中文一的同事把「控制」發揮到極致。中文一學了一年,他告訴我他還沒教「為什麼」。所以我明年教中文二的重任就是介紹「為什麼」與「因為…」他的學生主要掌握的動詞似乎只有四個:「喜歡,想/要,覺得」。然後三個時間副詞:「常常,平常,不常」。學生不會用「沒有」做負面陳述過去「我昨天沒有去海邊」。他的理由是,學生沒有足夠的詞彙回答「為什麼」的問題,所以他乾脆把它剪掉了。而他的學生的確訓練得不錯,可以寫出許多像段落的短句組合,像這樣的替換:
我媽媽喜歡黃色。我喜歡黑色。可是我爸爸不喜歡黑色。我爸爸喜歡白色的襯衫,可是我妹妹喜歡紅色的襯衫。我常常穿黑色的衣服。…

我個人不會做這樣極端的教法。但是我的確看到「精簡」與「控制」文法點的好處是學生在短句組合上很紮實。只是我知道我有些學得快的學生會希望知道一些用法怎麼說,怎麼講。用心的學生會記下特別的說法,大部分時候如果我刻意因為文法比較難而不告訴他們,這一類的學生會很失望。但是這就是不同老師的個人風格所帶來的差異。沒有一種方法是可以應所有人的需要的。面對學生,每個老師總是力求因材施教,用最合適學生的方法教。

12 comments:

阿威 said...

您好,初次留言,請多指教。

我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用的也是這套教材。雪梨相對美國而言,華人移民比例上更高,所以多數餐館的菜單都保有「芥蘭牛肉」「家常豆腐」「紅燒魚」這些菜名,反倒是美東最常見的吃到飽式中國菜,在澳洲並不多見。所以同一套教材裡的這些詞彙,對這裡的學生還滿受用的(當然也有很多美國文化是澳洲不適用的,例如在郵局辦護照)。

我想表達的只是生活化、實用化的重要性,教材有意義+有實際在用,學生才能感同身受,如臨現場,也才記得起來。

另外想表達的是教「為什麼」這件事,跟您的同事不同,我把「為什麼」放在第一二堂課,「老師最常用字彙」裡,優先教給同學。其實我把所有常用疑問句都先教了,目的是希望他們能嘗試用中文理解我丟給他們的問題,暫時用英文回答沒關係,但在中文的 output 出來之前,我希望他們能先大量接受並理解我給的 input。

Monkey Tamer said...

我的同事的作法是比較極端一點啦。教年紀比較小的學習者不一樣的地方是,這些孩子不見得都有強烈動機,而且他們尚未建立一套學習的方法。大學生至少知道語言課的學習目的,都會想辦法儘量用有限的中文來表達,不會說的字會問老師。但是小朋友只要捉到機會,就會想用英文聊天,然後就會越聊越遠。而且我那些十四五歲的初學者很少有那種機智可以用已知字彙拐彎回答(circumvent)(如果有,通常都是學得最好最有天分的學生)。所以老師問學生一些不能用中文回答的問題,等於是自找麻煩,失去練習的目的。所以每個問題在問以前,老師得小心設想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字彙回答。

我就有學生會用英文回答我的中文問題,不是不會回答,而是懶得想。還有不少學生只要覺得聽不懂就完全check out,甚至放棄,然後開始搗亂或用試圖用英文說話以掩飾他聽不懂。所以上課的一問一答之間,對於這個年紀的青少年,是個很大的學問。

家有雙子星 said...

謝謝你提供的免費輔助教學軟體
有機會我也試試

Monkey Tamer said...

雙子星老師:
網站上應該有tutorial可以看。不過如果妳有問題的話可以問我。其實只要把自動產生的語法貼在頁面上就可以了,很容易的。

Jocelyn Hsieh said...

請問老師 您說的歡迎那本書 是哪個出版社出的呢? 不曉得您認為內容如何? 我正在為我們中文二的教科書傷腦筋呢!
謝謝您的回答!

Monkey Tamer said...

Jocelyn,
「歡迎」是Cheng and Tsui出的,妳可以點進去看看…
http://www.cheng-tsui.com/store/products/huanying

只有簡体版,所以教繁体的會有一點麻煩。我看過內容但沒有真正使用過,所以沒辦法說什麼。不過我的學校今年一年級會開始用這套,還有出沒版上的老師們也有人用這套書,可以發表一下心得嗎?

妳一年級是用什麼書接上來的呢?

Jocelyn Hsieh said...

謝謝你的回應 不好意思我最近都在忙開學 所以比較晚來回應
我們一年級之前是用跟我學漢語 (learn chinese with me)
我還在苦惱教科書的事 因為我們學校之前的中文老師教一半就走了 後來學生的中文都是不會中文的老外老師來代課的
所以我也不太確定哪本書比較適合
感覺每本書都有優缺點 好難挑到完美的喔~~~

p.s 我是新手 請多多指教 謝謝!

TazoChai said...

Jocelyn,
書挑好了嗎? 其實如果一年級的書沒教完,從沒教完的地方開始教也不錯。我的學校的學生要自己買書,新的書如果還沒買,至少有舊的書還可以用幾個星期進入到新的書。我今年的目標是照著我覺得合適的步調來教,課本裡如果生字不合用或文法我覺得學生學了會更糊塗,我就跳過不教了,或是以後再教。比如說我現在打算教二年級「以後」這個詞,但是我要等三週後再教「以前」,或是乾脆春天再教,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現在我寧可學生慢慢爬,也不要他們學了一堆東西結果都混在一起。
缺點就是我可能得自己寫課本。

Sofi said...

Mindy 開學一定很忙吧.我剛拿到今年的課程. 教中文一(初學者)中文二Honor(第二年)還有一班很麻煩的新生.這些新生都是ABC 從雙文中學來的,學台灣注音繁體字,程度一般(估計一千到一千五百個詞彙量)但是我們學校是學Pinyin 寫簡體字.到目前為止,我完全不知道要如何開始,用什麼教材好? pinyine 一定要學,但是要不要讓他們改寫簡體字呢?

中文一我總算把"你好"換掉,替他們爭取到ChineseLink(有老師建議中文聽說讀寫我還是認為Chinese Link合適些) 中文二Honor 我還在找教材不知道你用的那套歡迎怎麼樣?

Sofi

TazoChai said...

Sofi,
妳的ABC班(heritage speakers)是哪個程度的呢? 要是以後不會混班的話,教繁体是比較合適的。他們可能可以認簡体,但真的要書寫繁体,可能會比較困難。要是以後繁簡混在一起上課,那麼老師就要準備兩種試卷,學繁的拿繁,學簡的拿簡。大概麻煩的只是在於MS word裡按個鍵轉檔。

要是妳的中文一用Chinese Link初級,那中文二也許可以考慮用Chinese Link 初級下冊。其實光是上冊東西也很多教不完(以高中生零起點的學生而言)。要記得這是一本大學生在用的書,高中生學是可以但是得做變化。歡迎我因為今年不教一年級,所以我不知道效果如何。不論選什麼,只要學生可以學得起來我們要他們學的,就夠了。這是我今年的策略。

Sofi said...

我今天拿到ABC班一個學生的Project (據說是Top student.)關於鄭何下西洋的日誌.這是其中一篇

"我今天已經到了馬來西亞的麻六甲.我覺得這里的習俗有一些奇怪和恐怖.在麻六甲,他們有一個用針刺身體的印度教的儀式.我真的覺得很恐怖.他們都是信仰印度教的人,所以我不要當印度教的教徒.前幾天,我在海上遇到了以陳祖義為首的海盜,可是後來陳祖義被我打敗了.我聽說明朝的工主要嫁給麻六甲的國王所以我也去看熱鬧....."

這程度是不是已經達到台灣小學4年級了?說實話我也是亂猜, 我真不知道現在台灣小學的國語程度如何區分.還有現在小學4年級都用麼教材呀????(我找教材找瘋了.....)

這些學生都是新生,以前學校寫繁體字用台灣注音的(我們學校寫簡體用 pinyin)我應該會繼續讓他們寫繁體吧!

中文二,我這兩天想了一下還是按你的建議, 先用Chinese link Part1 的 level 2
教完再來考慮接下去的教材.

TazoChai said...

Sofi,
那這樣你的ABC班不要急著決定教材。第一個星期的頭幾堂課先做Diagnosis,讓他們上課講話, 回家寫作文,回來再做發表。然後妳再看他們的程度在那裡,不要急著第一天就要教什麼。妳也可以直接就問他們以前學什麼,寫調查問他們對什麼主題有興趣。
妳說他們是雙語中學來的嗎? 是immersion school嗎? 如果是這樣那市面上那些給英文母語學中文的用書都不太適用了。Immersion school基本上是全中文全英文在學習所有科目的,加上是ABC,所以他們的字彙會跟一般非immersion上來的差很多。要不要問問僑校的教材? 再不然就用project based的教法,主題式的讀文章,新聞,讀簡單的短篇小說,讓學生做project, 練作文,練習報告演講。如果真的是這樣教,那妳就辛苦了。不過好處是,這堂課會很有趣。跨越了基本語言的障礙,妳和學生們真的很可以聊很多不同的事情,不用十五六歲了還在「你好嗎」「我喜歡打球」這種幼稚的語言。

有時候覺得完全照著課本教其實是最容易的事。如果真的要適合學生程度,又要有創意,才是對老師能力的真正考驗。

(啊啊啊…有時候真的很想逃避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