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2, 2010

學語言啊… (二)

後來下學期開始學動詞現在式,老師也開始讓我們背空英的單字,早自習的時候小考。我幾乎都是在校車上背的,雜誌的字卡剪下來,然後一股腦背下,小考全部吐回紙上,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沒有使用的機會,也沒有語境,這些字就像我現在每天被迫背的幾十個西班牙文單字一樣,如果我沒有找機會在不同的時候,聽見別人使用它們,他們也同樣會在考試時被吐回紙上,然後再見。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老師開始會帶我們去特別教室放錄影帶給我們看。內容是一個歐洲來的交換學生住在美國家庭的故事。那時候聽影片上的英文,簡直就像我現在得躲在語言實驗室看那一遍又一遍的西班牙文聽力練習短片一樣,完全像機關槍一樣,所有的字都黏在一起,每個字好像都有無限可能與無限的意思,但就是我聽不懂的那個意思。我不太確定那樣的影帶幫助到我的任何聽力。因為真正到我能聽得懂考試型的對話,是到我大學考托福的時候,又過了許多年。

國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很快的發現班上有兩位同學的英文口音很不一樣,甚至老師也沒有這樣的口音。這兩位同學小學是在美國念的,所以他們被點到要念課文的時候,我會很仔細的聽她們怎麼說話。不過,我聽得出來不一樣,但是我說不出來是哪裡不一樣,而且也判斷不出老師的口音到底標準不標準。這証明了在初學階段對於老師的口音,學習者是聽不出來的,而且也多半被忽略掉。

國中升高中的暑假在家沒事幹。被同學邀著就去報名了X見補習班上了一個月。這是我第一次遇到英語母語的老師。也因為只是會話而沒有文法教學或是考試,突然學習語言有了種新目的--溝通。這完全改變了我的學習動機,也許可說是在高中學習中讓我不被各種大小考試消磨學習動機的重要啟發。很可笑的是,語言學習,不就是為了溝通嗎? 這是我常常在教學中得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對課程內容,考試結果的重視勝過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就是給予學生用語言溝通的動機。

然後又過了許多許多年我來到美國,過了一個月才慢慢聽得懂老師上課講的笑話,又過了幾年才能夠一邊開車,一邊聽懂廣播或Podcast的內容。想一想這過程從自己國中開始,在非目標語的環境裡,起碼要十年才有辦法具備應付在異地生活溝通無礙的能力。雖然說年紀小的學習者認知發展沒有像成人那樣有很多經驗可以借用,所以可能時間花費得長一點,但有時候想一想其實還挺挫折的。如果我現在開始學一個語言,在不留學的狀況下要到四十歲才可能有像我剛來美國時的英文的能力嗎? (不過轉個彎想,人生也滿長的,十年其實也還可以接受啦)

2 comments:

阿威 said...

語言真的是我們從小學會的最複雜的東西啊!(如果語言真的可以算是「學得會」的話@_@)

Monkey Tamer said...

"如果語言真的可以算是「學得會」的話@_@"

這大概是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習得的差別吧。

有時候我也常覺得學語言跟學音樂和運動很像。如果我從小就學網球或是一些球類運動的話,大概現在我的球就不會打得那麼爛吧。要不是我小學被送去學游泳,大概長到這麼大我也很難學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