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問問題的技巧?

這是我最近思考的一個問題。到底一個語言教師要怎麼問問題呢?

最近在學校的訓練裡,數學老師們分享了一些問問題的技巧。
做老師的,其實很容易陷入「快問快答」的模式裡。比如說: 「三加四等於多少?」「七。」。「美國南邊的國家是什麼?」「墨西哥。」

這樣的方式著重的只是答案的取得,並不能真正鼓勵學生思考。真正的教學,是希望學生能夠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且從中推得自己的答案。一但師生問答陷入這種封閉性的問答,學生也懶得去想答案。想得快的學生得到鼓勵,可是坐在一邊沒講話的學生搞不好是真正在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學生,只是還在摸索自己的思緒。多幾回以後,這樣的學生沒機會發表他的想法,他可能就不再思考了,上課乾脆放空,讓答得快的同學去回答。

可是語言教師除了希望培養學生有思考能力以外,很多語言能力的建立,是必須在思考之前的,不然語言的第一關過不了,第二關表達思想就很難出來。這就是我覺得挑戰的地方。回想一下我都問些什麼問題:
「這個字是什麼?」
「怎麼說____?」
「誰幫我念這個句子?」
「你週末喜歡做什麼?」
「課文裡,誰家養了一隻貓?」
「為什麼他不喜歡洛杉磯的夏天?」

封閉性的問題是確認學生是否了解一個字,一個詞,所讀的內容的快速方式。還有現在我的這一群學生還沒有學「為什麼」,「怎麼樣」的問題也不可能回答,所以不太能答開放性的問題。

可是我真的很希望能找到一個方式去激勵那種想得比較慢,但是還願意自己想答案的學生。尤其有些學生有些學習的障礙,認讀或聽看說連結有困難,但是不代表他們不能慢慢找出答案。今天我問一個學生為什麼她上課那麼安靜。她說:她上所有的課都這樣子。而且既然有些同學很快回答了,那就讓他們去表現吧。

雖然可能有些老師會覺得,上課不好好把握機會練習是她家的事。但是面對這個年紀的孩子我覺得做老師的需要多一點寬容。有沒有什麼我這個老師可以做到讓她覺得她其實也可以做得到上課發言,甚至願意自己主動發言呢?

我還在想。

3 comments:

阿威 said...

我贊同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過教語言的時候,我想做到的是培養學生,用標的語跟我一起思考的能力。

以上面幾個例句來說,我最有興趣問學生的,大概是「課文裡,誰家養了一隻貓?」這個問題。
接下來,我會問學生「你們誰家有養貓的?」「你家養了幾隻貓?」「你家的貓叫什麼名字?」「你家的貓是什麼顏色的?」「大家覺得貓最愛吃什麼?」「那你家的貓最愛吃什麼?」

如果學生裡沒人養貓,我就問狗。上面所有的問題對狗也都通,總之要問與他們切身相關的話題,離開課本一點也沒關係。

課堂上沒辦法每個人都發言,但我希望所有人的心裡可以跟著我一同用中文思考,一起出聲發言。從眼神裡,通常也可以知道學生有沒有跟著一起想一起在心裡發言。

Lily said...

你說得真對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用標的語一起思考,表達想法" 。這讓我想起在師大的中文教師營中,有一堂課是專門針對 "提問" 的內容。誠如你所說,先問自己,再問朋友,然後延伸到他人。尤其對初級學生而言,不論是老師或學生,礙於所學字彙有限,用標的語表達真的不容易。

另外,如何在情境裡使用標的語也是一門大學問。

Monkey Tamer said...

Cheng-Wei,
我的班很小,所以如果有學生沒發言或才出個聲一兩次,會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我很好奇要怎麼樣才能鼓勵學生儘量用標的語思考。高中學生常見的狀況是,因為字不夠多,表達不出來,就想用英文,一用英文,思緒就整個跑掉了,很難拉回來。大概也是跟年紀有關吧,有時候遇到比較躁動的,愛發言卻喜歡離題的,不想坐在教室裡上課的,什麼組合都有,完全是個拉拒戰。

題外話。最近發現其實中文一、二不教「為什麼」句型與「因為」學生也是可以表達得不錯。反正他們「因為」的理由也差不多兩個(很有意思 vs. 沒有意思) 當然這樣的狀況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最近慢慢開始讓學生接觸「為什麼」的句型,希望這一年到後頭他們可以有比較多的字彙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