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6, 2009

到底吃了飯還是吃飯了

站在一個中文母語者的角度,「了」這個東西若不是因為自己在教語言,恐怕我也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偏偏它是一個中文學習者一定會遇到,而且可能學了很久還是很難捉摸到的東西。

我喜歡看搞語法的人探討每一個「了」字句到底是什麼意思,在什麼語用狀態下到底有什麼功能(下次再把書名放上來)。但是這些知識對學生卻沒有很大用處,因為扯了半天,變成了有二十幾種不同的用法和情境,越學越胡塗。

中文聽說讀寫在level1裡面處理這個語法點,是將其分成Verb+了 與 sentence final 了 兩類。Verb+了表示"completion of action",sentence final 了 表 "change of state"。這是我以前會採用的解釋方法,算是比較接近語法學的歸類。不過學生第一次接觸「了」是Verb+了的句型,常常把它當作是英文的過去式的概念來理解,無論我提醒多少遍「"了"不是過去式!」都沒什麼用。因為這樣的誤解在理解「我明天吃了晚飯以後去找你」會出問題--明天不是未來嗎? 怎麼可能會已經吃了呢? 但是後來我發現,學生把它當過去式也沒什麼不好,還是有解套的方法,下面說明。

(不過,這些複雜的理解與說明,讓我想是不是課本得換一下次序,先介紹Sentence final了??)

我的非中文母語教師同事對這個語法點,有不同的理解。他覺得與其告訴學生許多規律,不如告訴學生一條基本規則,雖然不是萬用(因為他的說法不能解釋所有"了"的句子),但至少正確率可以提高,比學生遇到時亂亂猜還來得比較有效率一點。我把學生丟給他帶了一堂課,請他解釋這個語法點給我AP的學生聽,然後做練習。這群學生,我去年教他們的時候也搞過一陣子「了」的句型了,且肯定一二年級也學過了,但是練習一做還是很茫然。

我的同事大概是這樣解釋的:

Verb+了-action started in the past and is completed
Sentence final 了-action started in the past, completed, and still affects the present

以下兩句為例, (情境: 學生到辦公室尋不著王老師。其他的老師有下面兩種回答)

A.他去了圖書館。
B.他去圖書館了。

我的同事問學生: 「王老師現在哪兒?」

句A: Mr. Wang went to the library. But it's been a while so if you go to the library right now, he might have gone home (or to other places).

句B: Mr. Wang just went to the library. If you hurry, you might catch him on his way there, or find him in the library.

當然這種解釋法對像下面的句子會有點牽強。以下是他接下來的造句:


句C: 我看了電影

句D: 我看電影了

這個人在哪裡? 要是你打電話給他,他說了上面兩種句型,各是什麼意思?
句C: 這人已經看完電影,可能回到家裡了。
句D: 這人剛看完電影,你打給他的時候,他正好散場。

雖然同事造的句子與解釋有點怪,但是我覺得效果達到了。因為接下來的練習,學生可以大致預測「了」該出現在什麼地方,比如下面兩個要學生插入了的句子, 學生就知道「了」是要接在「下雨」的後面,而不會亂插在中間。因為still affecting the present是一個很強的判斷標準。

1. 昨天晚上我 給 你 打 三 個 電 話,你都不在家

2. 就 要 下 雨 ,我們快點回家吧

待續。

8 comments:

Angela said...

謝謝你到我家留言!

花了點時間瀏覽你的文章
覺得你肯定是位用心教學的老師

"了"真是個看似簡單卻困難的字
我也必須一直跟學生強調 "了"不是過去式
但是很多學生都說
"以前的老師說 了 就是過去式啊"
這時我會很想知道
究竟那些老師是不是真的這樣教
如果是 那真的太不負責任了
我還遇過好多把"了"用在形容詞之後的學生呢
比方"老師的粽子很好吃了"
...

很高興我們能在網上相遇!
同為海外中文教師
希望有空能多與你互相切磋

Sofi said...

Mindy,

一直在等你把" 到底吃了飯還是吃飯了" 下文貼上來.

上學期教中文一,教到吃,喝兩個動詞時,有學生反應如果是過去式怎麼辦? Since Chinese doesn't have tenses 我就很簡單地跟他們解釋 V+ 了的語法.當時我也特別強調"了"還有其它的語法,也可以用在未來式,比如要下雨了,火車快來了等等.(因為是中文一 所以我沒有解釋太多 .)

最近教到shopping 讀課文會話讀到: 好, 我買了. 一下子把我弄迷糊了, 這個"了" 到底要怎麼解釋?

Sofi

TazoChai said...

啊啊…
春假放完回學校以後就沒有一刻閒下來。其實我也很想把這篇文章寫完,因為一邊寫也可以一邊整理我自己的想法。
這個語法點有很多可以討論的,語法學的觀點以外還有教學的問題,都很有趣。
只是AP考試快到了,我已經到了想拔頭髮尖叫的地步了…
>___<

Unknown said...

我的書這兩個部份寫的挺清楚
先教動態助詞"了" 就是Verb+了 直接接在動詞後邊,表示動作的完成。但我會跟學生解釋可能是過去未來都有可能,但是動作完成多半是過去。比如說,我昨天吃了飯,我明天吃了飯就回家。你可以想成是過去,不過重點是指動作已經完成了。
第二個了是語氣助詞,放在句尾,解釋情況的變化或是新的狀態。我經常舉的例子是我結婚了,我胖了,我會問他們,結婚是過去嗎?胖了是過去嗎?他們就會說不是啊,是現在。我就會說對啊,因為我本來是單身現在結婚了,所以狀態改變了,我本來是瘦的現在胖了,所以狀態變了,現在是新的狀態。所以這個部份不是指動作的完成,而是指現在是新的狀態了。
學生就會問我,那要怎麼區分,我就會說,沒辦法啦,要看文意,請學生想想看是已經完成的動作或是新狀態。多練習幾次,他們就可以搞清楚啦。

現在我在教Potential compliment,教到“忘得了,忘不了“,又多了一個“了“不過是不同發音,我教了“新不了情“這首歌,他們正在一個頭兩個大,怎麼那麼多“了“哈哈

JY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
JY said...

不負責任老師...那不就是我嗎?
我都跟他們說"了"是過去式。

且,話說,我面試時就是被問這個問題。
1.我看了一本書了。
2.我看了一本書。
這兩個"了"有何差別;想當初我還是亂答一通。

不過,我這裡有我"用功的過去",整理出來分享給你們,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置於句中之V與N之間,表"完成"或"實現":
  例- 我看了一本書。
2.置於句尾之V+N後,表示"變化":
 例- 快看,有人家了。
    (之前沒有人,現在有人了。)
    下雨了。
    (之前沒下雨,現在下雨了。)
     開花了。
3.置於句尾之V或adj後,表"完成"、"實現",也表"變化":
 例- 花開了。病好了。
 (sofi的"我買了",即為此例。)
4.V+了+number+N+了,表前面"動作已完成",且隱含還要"繼續進行動作"之意:
  例- 開了三天會了。
    學了兩年中文了。
    殺了兩個人了。
    看了一本書了。
5.V+了+動作量詞+N+了,表"動作完成",但 隱含"動作不再繼續"之意:
  例- 我去了兩趟台中了。
    你說了三次了。
    我殺了兩次人了。
6."太/最...了",與程度副詞配合,強調說話人的"主觀看法":
  例- 天氣太熱了。
    這場比賽太精彩了。
    這樣做最好了。

其他什麼"來得了(ㄌㄧㄠˇ)"、"來不了";"忘得了"、"忘不了",%$#@&,下次吧!哈哈哈!

p.s.假永遠不嫌多。一樣一刻也閒不了。

(麻煩Mindy把我上個重po的刪掉囉!謝謝!)

JY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
JY said...

訂正版:(上篇有誤,再麻煩了!)

V/adj+"得了"/"不了"或"得/不得",必須跟V+"得/不"一起比較。

例- 1.寫得完/寫不完。
   (表示動作能否達到目標,因此重心在"完"。)
2.忘得了/忘不了。
(表"能否"或"該不該",因此重心在"忘"。)


(當老師跟當學究真是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