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7, 2008

9/30筆記

本週重點一: 課室座次分配

1. 中文二 之D 八人座
面對白板,底邊六人,左右側邊各一人。

面對白板,由右至左依次為H生, S生,V生,C生,A生,L生,W生,與D生

2. 中文二之F 九人座
面對白板,底邊六人,左邊兩人,右邊一人

3. 中文四 七人座
不再用三、二、二人一組座次,改用底五,左右各一坐法,J生與B生各坐左右側邊

4. 中文AP 六人
用二人一組,一男一女分組。

本週重點二:
二年級每個活動控制在十五分鐘以內,設法在課堂開始,中間,和結尾插入某種程度的learning check或是評量。

這點很難,尤其是練習活動小,節奏要快的設計對我的挑戰很大。這表示每節課的流程設計要很明確,學多少東西要捉得很準,不能學太多不然就超過十五分鐘了,兩個活動銜接得準又快,要很多的經驗和更大量的課前準備。

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讓學生說他們想說的

去年第一年在高中教書,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在摸索的階段。一方面我不是很了解小孩子的心理,一方面是在研究所裡所學的教學法,和教學的經驗,其實都是針對成人學習者。同樣的教案和活動,我發現用在高中生身上,效果不太好,甚至九年級和十年級才差一年,結果完全不太一樣。但是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每天疲於做教具、教案、應付家長,學生上下課行為問題,實在很難有機會抽離出來想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該怎麼改進才會更好。(又或是,有太多東西需要改進了,加上工作量大,實在沒空也不知道從何做起)

這一年我有了一位經驗相當豐富的同事,從他身上,以及他對我上課的觀察,我才開始有機會審視自己的盲點。
以目前使用的教材 (書名略)為例,我去年教得挺挫折的。教學的順序從單字,再進到對話,然後寫作業本,練習文法,再進到下一個對話,寫更多的練習本。我也很費心思想點子或上網,或看書,找一些遊戲來配合一些練習,像認字啦,發音啦,文法點啦。不愛坐著上課,玩遊戲總成了吧? 但總是心有餘力不足,該課本內容很多,練習本更是恐怖,翻譯、文法點造句、改寫句子等分量一堆。開始的時候總想如果多練習一點,也許學得會比較紮實。但是這就變成一場惡夢,因為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學生就是寫不好,做不好。然後上課很容易就神遊了,或是開始搗蛋。也許這跟許多原因有關(坐位編排、課堂秩序等等實在是我的弱項),然後好的學生就是可以又說,又寫。但是中間以下的學生,說也說不好,寫漢字更是亂七八糟。


今天我的同事進來看我帶的一個班,看完以後,他給我許多意見,其中一個,我覺得似乎點中我的教學盲點的,就是「讓學生說他們想說的」。同事說,學校裡的學生,最關注的,就是自己。課本上的對話之所以學生一點興趣也沒有,就是因為那不是他們的東西。今天我上的是天氣,像是晴天、雨天、下雪等等用語。我給學生一張地圖,又給了他們五個國家,五個小旗子,一盒色筆,讓他們分小組去預測該國的天氣。學生可以又畫又寫,把小旗貼在世界地圖上,然後畫個小太陽之類的。這個班是個很難控制的班,結果當然天下大亂。學生有的不做,有的做了可是又一直聊天。就像我上面講的,同一個活動我在另一班做過了,可是學生不一樣,結果也差很多。

我的同事分析說,這些孩子根本不在乎別人,只在乎自己。與其給他一些別的他一點不在乎的國家,倒不如問問他們,他們喜歡什麼天氣,讓他們說說自己,也許還比較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尤其是今天介紹到「下雪」這個詞的時候,我套在句子裡說:「今天下雪」馬上有學生說,「這永遠也不會發生」,然後就起了騷動,像「今天下雨」一句,學生也可以小暴動了一下(即甲學生與乙學生爭論這種機率有多大,其他學生趁亂而起…)
唉,怪只能怪我們住在陽光明媚到不行的加州嗎?

後來我小小試驗了一下,讓下一個班學「比」這個句型。
我已經教過「比」了,因為上一課「買東西」出現 "A和B一樣…"的句型。我想,兩種東西比較,怎麼可能是先學會說兩 種東西的相同之處,通常是先學會說「這個比那個大/小/貴... 」等等相異之處,「比較」的真義當然就是先指出不同的地方嘛。所以我先教了他們 "A 比 B …"的句型。可是好像無論怎麼舉例,比如說,兩個東西,一個十塊、一個五塊,說「A 比 B 貴」,學生還是很難捉到到底句子的意思是什麼。所以我換方式讓他們自己造句,還讓他們用畫的,有的畫兩個人,一個好像畫得正常一點,一個畫得比較奇怪一點,學生寫:「我比你好看。」還有很多指名道姓的句子,把同學都 拿進去比了,顯見這年紀的小孩真他X的殘忍。

這次我又把「比」拿出來教。我給每個人兩張index card。我叫他們第一張回答這個問題:「你覺得做什麼很有意思?」正面寫「我覺得_____很有意思」,背面畫個圖示意。然後第二張回答:「你覺得做什麼沒有意思?」正面回答,後面畫圖 。學生開始想了,有些人開始問我一些他們沒學過的字,像是「洗碗」「打功夫」「去博物館」「玩滑輪」,我也就寫拼音給他們。然後我一個一個的問,要他們報出,「我覺得____很有意思。」有人一講出來,就被噓:「那才沒有意思呢!」所以我馬上強調:「這就是為什麼你一定要說"我覺得"這三個字,因為是你自已覺得,跟別的人無關啊!」

後來講完一圈了,我把「比」拿出來,找一個學生,「你覺得去博物館很有意思,上課沒有意思,對不對?」她說對。「那妳可以說,"我覺得去博物館比上課有意思"。」這是班上一個很聰明的學生,她馬上學會,重複了那句話,開始翻譯給她旁邊的同學聽。後來我請每個人把兩張卡串起來,似乎每個人都可以用「比」句型了。

接下來我加上「得多」和「一點兒」,用動作問第一個學生,去博物館比上課,是「有意思得多」,還是「有意思一點兒」,她說「喔喔,當然是"有意思得多",上課沒有意思。」我本來打算把卡片收回來,給學生自己抽兩個隨機的活動 ,告訴他們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之下,看是那一個比哪一個「有意思得多」,或是「有意思一點兒」。學生不喜歡打球,也不喜歡上課的,還是得說「A比B有意思」,但是這時候就得選用「得多」或「一點兒」。很可惜還來不及抽就下課了,但我發現的確讓學生自己講他想講的,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會把精力投注在該活動上。那百分之二十本來就是有狀況坐不住的那型的,就慢慢再想別的對策了,至少比百分之二十學生專心學,其他百分之八十神遊搗亂還好得多。

註一:
學生背景-
私校高二,無華裔,小班一班九人,中文二年級。

註二:
人數是比公立學校少了很多,但是私校是不可能放任學生沈淪的。學生自已學不好,我這老師要寫報告給家長、行政人員,我也得花心力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