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 2008

討厭改考卷

其實標題應該是討厭改「所有的東西」。
如果考試作業都是選擇題的話,該多好(懶隋的老師心裡這麼想)。但偏偏語言類的考試有造句,翻譯、寫作這種什麼答案學生都寫得出來的大題。

這時候我就頭痛了。

學生的母語不是中文,所以洋洋灑灑什麼毛病都有。從母語人士或老師的角度,這些都是錯誤,都是errors。比如說,這次考試有一個自由發揮的大題。我要學生根據一件Hugo Boss的上衣標籤寫出售貨員可能會告訴消費者哪些資訊以刺激購買。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上課時學生已經練習過了,所以應該知道要幹什麼。一個學生的答案如下:
「打五zhe,也是chun mian的!可yi洗澡在洗幾,也做在中國!」

我給的資訊是
Original:$80, Now: $40
100% Cotton
Made in China
Machine Wash
Tumble Dry

Machine wash 跟Tumble Dry怎麼講? 他們學過洗衣機和烘乾機。我教他們說,「可以用洗衣機洗,用烘乾機烘乾」。這個學生很聰明的發現價格是一半,我強調好幾次中文打折的觀念,所以她學會了,只是不會寫折。"純棉的"一詞是課本上的,所以就算不會說百分之百,她也說對了。但也是寫不出純棉二字。「可yi洗澡在洗幾,也做在中國」有 好幾層觀念隱含其中。一個是location後置這種英文語法轉移的現象,所有的學生一致性犯同樣的錯誤。再來就是"(是) …的"句型,出現很多次,可是學生還是很難掌握。「在中國做的」這樣的句子,不知道哪天學生才可以自然的用出。(You) can wash in the washing machine是學生想說的,要把它說對卻很難。location「在洗衣機」要置前,再加個「裡」。「也」還有「和」這類連接詞是常犯錯誤。老師不才,還沒搞清楚怎麼教會學生。通常這些錯誤 出現在該用「而且」的狀況裡。這種到discourse marker的東西,也許真該另闢單元好好來個總結。然後最表層的錯誤才是像「洗澡」和「洗」「洗衣機」這種詞彙掌握,以及漢字正確與否的問題。


所以有這麼多層的錯誤,該怎麼給分呢?全部都挑出來算錯嗎?在這裡我有個良心問題。像是這些語序、連接詞等文法概 念,學生學過,可是不見得清楚,我這老師也沒有真的好好幫他們辯疑過,總是遇上了才發現不行。(但你也知道語言學習的怪現象…就算教了,遇到新句子,學生也不保証能用對)可是不捉錯出來也不成。到底老師和學生該用什麼心態來看待這些語言失誤呢?

"Not all errors are created equal"是我心裡閃過的第一個想法。錯誤千百種,有的錯誤比較明顯一點,像 錯別字。有些是比較深層而難以一下子看見問題在哪的,如上述多層次文法錯誤。指出錯誤無非是想讓學生從中學習,那全部挑出來,對學生有助益嗎?

到底我想要學生學會什麼?

我想起Rod Ellis在他的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書裡(黑綠皮小本而不是大本的)提到Interlanguage這個概念。非母語學習者的語言,是一種interlanguage,也就是介在母語和目標學習語之間的語言。也許有的人可以越來越接近目標學習語,但難免有些石化(fossilized)的語言習慣,充其量,還是個介在中間不上不下的語言罷了。用這樣的想法來看語言錯誤,就不會把這些錯誤當錯誤了,而是種interlanguage的現象。

如果照這樣想法來看,那麼一個語言教師的任務就是去儘力幫助學習者往目標語言方向進步,甚至幫助學習者看見自已的語言和目標語的落差。這樣想似乎讓我變得更有同理心了。只是為免把老師放在過於重要的位子上…因為要救的項目太多了,該進步的地方也難計數。因此擇重要項目糾正便是首要任務之一。到底先該救哪一個呢?

回到最現實的問題。這樣的答案,我到底可以給小美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