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7, 2007

橘子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明天要教的課本裡有一課的內容是「我要買橘子」。小時候學英文學到橘子,英文叫organge,可是我一直很納悶。因為圖片裡的organge明明就長得一副香吉士柳丁汁上面的柳丁樣,而我的腦子裡所認知橘子是那種可以剝皮的,打開來一瓣瓣的果肉一咬下去酸酸甜甜的汁在嘴裡,台語叫「柑仔」的東西。後來學了tangerine,總算解了心頭的疑,從此稱那種台式有時帶點綠黃的柑橘類果子,叫「柳丁」的那種水果organge,或是這裡那種又大又橘的臍橙orange。其他那種在 加州長得小小的,在台灣可長到巨型像嬰兒頭、且皺皮、可放供桌上的水果tangerine。

但是一看到這本課本上寫「橘子」的英文翻成organge,我小時候的疑惑又回來了。難不成對岸的朋友管orange叫橘子,可是那真的tangerine要叫什麼呢?又,orange juice難道是橘子汁,而不是柳橙汁?這讓我想到所有標示橘子口味的糖果用品…到底在我的語意認知裡,它們到底是什麼呢?
我記得小時候很多糖果只要寫「橘子口味」,我其實腦海裡沒有太多想像。它們既不是台式柑仔,也不是柳丁,比較接近的大概就是一種人工果汁的模糊印象,有著澄黃的顏色。

這就讓我想起「羊」在英文裡,有sheep綿羊和goat山羊。我有次跟人爭論了很久,這兩種東西是差不多的生物。就像火鍋店裡的羊肉鍋就是羊肉鍋,知道它到底是山羊還是綿羊很重要嗎?妳會特別問老闆這肉片是綿羊還是山羊嗎? 不就都是羊嗎? 可是跟我爭論的老兄說這兩種動物在英文裡完全不一樣。整個讓我冏起來。

對我來說,橘子就是橘子,柳橙就是柳橙,兩個是不一樣的水果。

講到這裡,我不知道到底是真的有人管orange叫橘子,還是這本課本真是值得叫人一燒的好書。

我選後者。

11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Hi, Minday!

妳好,這是我第二次在妳的部落格留言了,上一次留言好像沒有存到。 ><

我跟妳有同樣的疑惑,我的家教學生有很多教材都把 orange 翻成橘子,我問過我學生的媽媽是不是在英文沒有分別,她說不一樣。他們的教材都是簡體字,所以要不是對岸的說法和我們不一樣,就是這些書校對不仔細。另外,goat 和 sheep 不一樣,就好像我四歲的家教學生常糾正我,ship 跟 boat 不一樣般,我到現在還沒查清楚到底那裡不一樣,但是對英文是母語的人聽到不對的用字遣詞,他們可能就很受不了吧!

另外,我想請問妳,妳怎麼搞懂拼音系統的嗎?我手上有好幾本教材,但是對於以下兩個規則還是搞不清楚,妳可以幫我解惑嗎?拜託,有點火燒屁股了...

1. 要怎麼跟學生解釋 i 及 u 前如果沒有聲母,i 要轉成 y,u 要轉成 w 呢?我參考了 Integrated Chinese,這本書的解釋是 y 和 w 是半母音,對嗎?

2. 為什麼月的拼音 yue,u 上沒有兩個小點呢?還有 qu 的 u 上面也沒有兩個小點呢?我一個朋友的解釋是 u 如果跟在 y 後面,兩點會自動消失,那 qu 要怎麼解釋呢?

TazoChai said...

Emily,
我不是很了解為何漢語拼音會有這些規則。我個人覺得很簡單一個想法就是,如果有個英文母語的學生沒學過拼音,看到wu和yi妳猜猜他們會怎麼念?就是念/u/和/i/嘛。所以這條原則我並不會太擔心。有教等於沒教一樣。

我會告訴學生漢語拼音不是IPA, 所以不是說你學會了漢語拼音的所有聲音,你就可以聽到什麼就拼什麼出來(比如說woung,有的人的聽了可能覺得翁有個U在O後面),而是有規則的,但規則是 人定的,所以可能會有點不太合理。

但基本上一個音節需要initials是子音,finals是母音或母子音。i和u的兄弟子音是/j//w/兩個glide(semi-vowels),但是a, e就沒有這種兄弟,所以就沒辦法了。


u上面加或不加小點是很討厭的一個規則,我覺得定這個規則的人很無聊。讓學生念得零零落落的。規則是,當小點u前面沒有東西的時候,加y省略小點。結果就是,學生看見yu, 就念成「一烏」,好一點的學生記得u是小點u變成的,可是 也把/j/念出來變成 「一魚」。(我希望有人看得懂我在講什麼)。


小點u的規則是如果獨立存在或是在音節起頭的話,加y去小點。如果是跟在j, q, x後面,直接去小點。

其實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小點u在音節裡都是去小點的,因為小點u出現的context很受限制,(大部分時候看到u,念/u/的機率比yu大得多了)如果小點u是跟在子音後面,只有j, q, x, n, l。也許因為這樣才省略標小點。但要注意兩個例外:小點會出現是因為該音節有u和小點u兩種可能。
如,n: 女,努
l: 綠,路
其他像ju, qu, xu,後面看起來雖是u, 永遠都是念作小點u, 不可能有/u/的組合, z, s, c, zh, ch, sh, r永遠都是/u/, 不會出現小點u。

但是這條懶惰的規則卻造成很多學生初學的困擾. 我剛開始也滿困擾的。

Anonymous said...

Dear Mindy!!!

妳真的講解得太仔細了!!!好感動!!!我明天上課不會開天窗了!!我昨天問了一位來自大陸,在加州 Monterey 國防語言學院教書的朋友,她竟然跟我說她沒法解釋,叫我去問唸中文系的同學,她說她從小學一年級就學拼音了,她不懂文法,但她在教書時就是有辦法跟學生解釋...

真的很感動啦!!我也在高中教書,這是這所學校第一年開設中文課,學校對我的期望很大,我教得戰戰兢兢的。有空再聊啦,我要繼續備課去了,掰掰。

Monkey Tamer said...

Emily
加油啊。第一年不容易呢。我發現我現在待的這個學校在這兩年平面媒体上的新聞都是中文課程有關的消息。顯見中文課受注目的程度。不過壓力也滿大的。開始這個中文課程的老師已經burned out, 促成 他離職的原因之一。我也希望我可以不要步上同樣 的結局。

怪貓 said...

我記得香港的朋友管tangerine叫做橙,橘子汁他們叫做「橙汁」。所以可能對岸的「橙」=tangerine;「橙汁」=tangerine juice;推理得出對岸的「柳丁汁」才等於英文中的orange juice,而這是指香吉士果汁,即台灣的柳丁汁。而tangerine juice雖然台灣沒有這種玩意兒,但是國外的確是有的,顏色是正橘色,非柳丁汁的銘黃色。此僅供參考。

Anonymous said...

Mindy,

歹勢,又是我啦!不好意思,又要來請教一個拼音的問題了。我想妳應該知道如果複合母音有兩種組合,聲調符號永遠在第二個母音,像是 ui 及 iu,會 hui 得聲調符號是在 i 上;又如 uo 及 ou,國 guo 聲調符號是在 o 上。但是,為什麼美 mei 的聲調符號在 e 上呢? ie 也是一個音啊?真的很令人困惑...

還有,妳知道台灣哪幾家書局比較有可能會有華語文教學的錄影帶,或是教材嗎?我決定聖誕節要回台灣了,想去補一些貨,呵。我還想幫每一個學生訂一個印章,那種現在的台灣小學生人人都有,印章上有自己的名字跟卡通圖案的小印章。我喜歡在學生的作業上蓋我的印章,他們覺得很可愛,噗哧。

Monkey Tamer said...

這個問題在Integrataed Chinese Level Part I 的第十六頁有解答!
Tone是點在main vowel上面,主要分別的方式是 a-o-e-i-u-ǘ的次序, 所以不見得都會是點在第一個或第二個母音喔。知道這個再回去看ui, ei, ou, uo ,就有解了。=)

Monkey Tamer said...

華語文教學的東西啊…我也不知耶。我想如果我下次回去的話,我會去台北那幾家簡体書店逛逛買一些對 岸出的對外漢語教學系列的書吧。人家華教出的東西之多是台灣比不上的。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回去搜刮一些卡通電影的DVD,尤其是什麼Finding Nemo,Mulan之類的有中文配音的卡通,學生一直很想看。我讓學生看一點Youtube上的小叮噹,他們(尤其是男孩們)看得很高興。大一點的學生我想讓他們看台式偶像劇,應 該也會很好玩。

Anonymous said...

Mindy,

我看到的拼音規則是來自 Chinese Made Easy 第一冊的教師手冊耶。我知道 a o e i u 的順序,但根據我的教師手冊,遇到複合母音,聲調一律標在第二個母音。雖然 ui 的聲調標在 i,但 iu 的聲調是在 u;雖然 uo 的聲調在 o,ou 的聲調是在 u。所以我才會覺得很困惑...

TazoChai said...

昨天問了一個中國來的學生,還有九歲的小女孩,答案是,在中國orange叫做橙子,tangerine叫橘子。我的結論是編中文學習教材的人英文不佳,所以搞不清楚到底上面兩個的英文是不一樣的。

阿威 said...

我也是覺得橘子=tangerine,橙子/柳丁/柳橙/香吉士=orange,粗略上這樣分足矣。當然兩方的變種都還有區分得更細微的名字,不過基本上大抵是這樣。

在美國幾乎是各類 orange 的天下,甚至很多鄉鎮郡會以 orange 命名,至於 tangerine 則相對少見很多。我小時候不太會區分這兩種水果,只覺得橘子的皮好剝也好分瓣,吃起來不會黏手;柳丁皮薄難剝,吃完手會被果汁弄得黏不啦嘰,要不然還要動刀動砧板,很麻煩,所以比較愛橘子不愛柳丁。對美國孩子來說,應該學橙子/柳橙比較實際,畢竟生活中最常看到。(柳丁似乎是台灣獨有用法,要教就順便聽陶喆的「黑色柳丁」吧!)

至於可惡的 u 帶帽不帶帽問題,熟習之後我覺得那是電腦普及前訂出的規則,在筆紙上好用,可是換到鍵盤上輸入時,反而會干擾學生的認知學習。因為除了德語鍵盤,一般鍵盤上看不到 ü 這樣的符號,所以學生必須熟稔這套規則,然後根據前後的字母,在心中以想像的方式決定此時此刻同一個視覺符號 u 的發音。雖然打多了也不覺得什麼,反正沒有的字電腦出不來,出來的字錯了自己也知道,但我個人是覺得原本設計 u vs. ü 的美意並沒有發揮出來,徒增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