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8, 2010

老師我有問題

上課的時候,學生常會問我:「老師,某某字怎麼寫? 」 「老師,XX的中文怎麼說?」

面對這樣的問題,做老師的你怎麼辦呢?

我喜歡我的西班牙文的同事的反應。她對學生說:「我又不是一本會走路的字典。妳不會寫這個字,妳要自己想辦法啊!」這一年,我慢慢得放下想要教學生的心,反問他們:「嗯,這個字妳不會寫啊…怎麼辦呢? 要不要問你的同學呢?妳的課本呢? 可以查一查喔!」然後我問其他的人:「有沒有人會寫X?」通常人群中會有一個人知道。或是知道一點。我請那位同學寫在白板上。要是寫錯了,我才改正。

久了,學生還是照問,我還是照樣不告訴他們,轉頭問別的同學。雖然這樣得花上幾分鐘。要我自己寫出來,三秒鐘就好了。因為我曾經因為太快幫助學生,我養出了一群常常覺得自己不會寫字的學生。他們寫不出來,老師又不在,就卡住了。

至於一些學生想學的字呢? 我會看情況。百分之九十的時候,我不會教他們。(反正學生教了也記不起來,倒不如只教百分之十)「老師,怎麼說allegator?」有一次寫作業的時候學生問我。「鱷魚」這個字,很容易呀。可是我就是不教他們。我反問他們:「你想你該怎麼辦?」對學習者來說,要學的字太多了,可是每一次遇到一個字不會講,難不成就卡住不說了?這不是他們需要的溝通的策略。所以我認為用其他的方式繞彎說話,會是比較好的策略。就像比手畫腳一樣,比一比,形容一下,別人也就懂了。在此之前我教了「…的…」的用法,提示了一下:「alligator是什麼東西?」「可怕的東西。」「吃人的東西。」「好啊。」我說:「就用這個。」有一次我們一起看一張照片有一個人戴著一頂帽子。我要他們形容這個人。可是他們不會講帽子,有的學生說:「他有綠色的頭的東西。」我一看,這個人身上也只有帽子是綠色的,所以我知道他們跟我正在注視著同一個東西,表示溝通尚能進行下去。

這樣的方法有時候很像在考驗學生的機智。怎麼從有限的字裡去組合出他們要的意思呢? 有的孩子就是很有創意。有一天一個孩子告訴我「他在音樂劇演唱歌」,而且「他一個人唱歌」。我知道他的意思是他在音樂劇裡有一段獨唱。以一個習慣學生怪句子的老師,我覺得無妨而且我了解他的意思,而且我們至少可以用中文簡短的聊天。本來這個年紀就是得培養思考機變的能力。語言只是其中一項得運用這項能力的科目罷了。

Saturday, April 17, 2010

會?能?可以?

同時教四年級和二年級有個好處是,我在四年級身上發現的問題,讓我思考該如何早一點對症下藥,也讓我在教語法的時候更加小心。當然學習者出現的錯誤是有很多面向的,尤其越到中高階越不容易將學習者的狀況用一個框架界定出來。但是我想如果有些語法點在學生開始學習的時候,如果能有比較清楚的介紹,又或建立起習慣,也許到了後來進深的時候,石化的現象是否會好一點?

我發現「會」,「能」,「可以」這三個助動詞讓學生非常混亂。英文裡只有一個「can」,但是中文裡有三個來表示。如果這三個詞意思完全不一樣,那就好辦了,偏偏這三個「can」在中文裡其實有語意重疊的地方,也才讓這三個動詞變得很難教。「明天我能來你的家」與「明天我可以來你的家」語意在表達能願上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想表達否定的意思,「明天我不能來你的家」跟「明天我不可以來你的家」(表禁制)是很不一樣的。「會」這個字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也很讓人困惑。一年級時他們學「開會」,又學「晚會」,「生日會」,「會」表示一種聚集,集會。但是學動詞用法是,又是「會說中文」(表達習得某技能),又是「會去學校」(跟英文的will, 表未來),實在很麻煩。

今年我決定一次一個慢慢教,教會了以後,再教下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對不對,可是我今年才體認到,冏…)

學生已經接觸過「可以」,他們認為是can,所以知道說: 「我不可以說話。現在是中文課,我不可以睡覺…」也會問:「老師我可以不可以上廁所?」(permission的用法)。
第一次上課,強化「可以」和「不可以」(禁制)的用法。問學生:「上課可以做什麼? 不可以做什麼?」

確認學生初步了解「可以/不可以」以後,教「會+skills」的語法。特別告訴他們,所有的課本上是解釋成「can」,但是我要他們寫「know how to...」

問學生:「你會做什麼?」讓學生大聲說出他們「會」的技能, 特別提示他們是"learned skills"。學生開始給:「打球,騎車,游泳,說中文,開飛機(註: 學生哄笑,但真的有學生學過),開車…」我把這些動詞寫在黑板上。同時也寫另一組動詞在另一邊的黑板上:「睡覺,吃飯,聽音樂。」然後我問學生:「"我會睡覺"是不是一個好的句子?」(提示學生可用英文回答)。學生說:「不好,睡覺人人都會,不用學。」同理,吃飯,聽音樂,學生也都同意不能用「會」。(註:我小時候常被媽媽罵:「你很會睡覺耶。」此語法不在討論之限)。

我也寫了「用電腦--我會用電腦。」。學生間激起了很大的討論。這個世代的孩子全都說:「我很自然就會用電腦了,根本不用學。」只有一個學生說:「不對不對,我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第一次發電郵的情景,所以應該可以用"會"。」他也說:「我想我們在美國這裡有很多的優越的特權,有些非洲的小孩可能真的要學電腦呢! 還有很老的爺爺奶奶也是。」

討論進行了幾分鐘,我給了他們我的答案,就是語言也許會隨經驗和時間改變,對我這一代來說,履歷表上還可以寫"會用電腦文書處理",對他們新一代來說:「我會用電腦」就是個奇怪的句子,也許十年以後,就會消失變成不合理的句子了吧。

知道了「會」,「不會」也就變得很容易了。「我不會開車,我不會說西班牙文…」

接下來的兩堂課,學生練習看圖寫作。我給了他們幾個圖,都是像這樣禁止的圖樣:



學生得寫「因為…所以…」他們寫:「因為這裡有吃人的/可怕的東西,所以我不可以游泳。」(吃人的可怕的東西是學生自己想的。為什麼不告訴學生是鯊魚呢? 我以後再解釋)

然後學生看到兩張圖,一張是一個小孩踢足球,一張是小孩的腳包石膏。我給前半句:「因為小王的腳受傷了,所以…」

學生馬上回答「不可以踢足球。」我開始介紹「不能」(not able to) 和「不可以」(not allowed to)的差別。在這張圖裡,他不是"not allowed to play soccer",而是"not able to" play soccer.

在下一堂課裡,我問學生:「你怎麼去墨西哥?」開車去,坐飛機去,坐公共汽車去都是答案。走路去呢? 學生說:「我不可以走路去。」我馬上問:「是不能,還是不可以?」學生們開始思考,想了一下,大家都改說:「不能走路去。」也有愛特異獨行的學生說:「我能走路去。Maybe a week?」所以我又問了:「你怎麼去中國? 你會開車嗎? 你開車去中國嗎?」學生都說了:「我不能開車去中國。」游泳呢? 你會不會游泳? 學生說:「我會游泳,可是我不能游泳去中國。」

就我看來,否定句 "不可以"和"不能" 兩個都能表禁止,但一個卻沒有「情願不能」這個意思,是這個語法點的最大歧異。也就是「不能」not able to也有禁止的意思,比方說:「你不能在這裡吸煙。」也有not allowed to的意思,但是「不可以」卻是很強烈的只有not allowed to, prohibited禁制的意思, 而沒有not able to的意思。

問題: 明天下午你可以不可以開車送我回家?
Y: 我可以開車送你回家。
N: 對不起,我不能開車送你回家。(O) (因為我爸爸需要用車)
N: 對不起,我不可以開車送你回家。(X) (因為我爸爸需要用車)

能夠在初學時至少學習到在想表not able to...的時候多想一下,避免使用「不可以」, 我的目標就達成一半了。

Saturday, April 10, 2010

中文教學遊戲三

***練口語的遊戲***
以下三個遊戲不是我原創的點子,第一個是我的朋友的點子我自己改編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則是ESL的遊戲變來。
1. Speed Dating
這個遊戲是一個典型的溝通式教學法的例子。雖然我個人覺得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不是整堂課都適用,但是這類的活動穿插其中,效果很好。

練習目標:讓學生能組不同的問句型,問與回答基本個人資料,並且習慣較長時間(約四分鐘),非單句問答(你好嗎?我很好)的對談
-適用:中文二以上
-材料: 資料表,心型小紙,透明三孔資料夾和名牌繩 (或膠帶)

-前一天上課:
請學生每個人隔天上課帶一張名人的照片。黑白彩色不拘。不要告訴學生帶照片來要做什麼。
上課當天的暖身活動: 每個拿出照片給大家看。老師發下預先準備好的資料表。資料表的內容包括:姓名,姓別,生日,語言,愛好,工作,家人,喜歡的顏色,喜歡的食物,喜歡的男女朋友類型…可以依程度老師自由決定資料表要放什麼讓學生填。

然後告訴學生這是一個介紹所的表格,你就是你帶來的照片的那個人(如強尼戴普)。他要找女朋友,所以請你幫他填中文的資料表。這張表格其實只是一個起跳板。如果你要用溝通式教學,要學生自己用中文聊天二十分鐘,學生是不可能自己就談起來,一定要有規畫才行。這張表格可以教很多東西。老師可以讓學生猜每一個欄目要填什麼,比方說姓別,學生都猜是Nickname,但是其實是gender,這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點。不過如果學生程度低,欄目可以少一點,也不必用太複雜的表格語言。然後學生一邊填,也正好一邊測試學生到底知道什麼。學生會問:怎麼說Actor? 學生也可能問:請問,綠色的「綠」怎麼寫? (我都眼睛望向其他學生,問:「誰會寫綠?」 再不然問:「你覺得Actor怎麼說?」學生就開始動腦了:「電影的人? 演的人?」)

填好以後,我給每個學生一個透明的三孔資料夾,和一條名牌繩,要他們把照片放在資料夾裡,串起來掛在胸前。(再不然用膠帶把照片貼在胸前。

-開始前的檢查活動:

提示學生該如何問問題。比方說,要得到「姓名」一欄的答案,要問什麼? 學生答:「請問,你叫什麼名字?」「生日呢?」「你的生日幾月幾號?」「愛好呢?」「你的愛好是什麼?」學生A說。學生B說:「請問,你週末喜歡做什麼?」我說:「兩個都很好,都可以。」每一項目都跟學生檢查一遍,一邊問不同的學生,一邊就在黑板上把學生得出來的答案寫在黑板上。這麼做的好處是有時候學生問的問題有點語法問題,正好糾正它,然後也讓其他學生看到正確的問句。等一下學生開始活動的時候卡住,遇到某一欄突然不知道怎麼問問題,一抬頭看黑板,就有了:「你做什麼工作?」

-活動:
排好教室桌椅。排成一長排的桌子,學生兩兩相對。學生問:「我的強尼戴普跟他的麥克喬登約會怎麼辦?」因為我的學校很開放,我說:「沒關係啊,男孩子也可以找男朋友,女孩子也可以找女朋友,對不對?」學生都點頭同意了。(嘿嘿,這麼一來老師也不用擔心男角女角配對比例的問題,皆大歡喜啊)

告訴學生只可以用中文說話,問對方問題。目標是訪問彼此,找出最合適的男女朋友。計時四分鐘,我按鈴後就開始。每次按鈴,全體起立往某一方向移一位。Speed dating嘛。

這時候老師的任務是確保學生用中文談話,制止用英文聊天的人,並且來回走動幫助有疑問的學生。

因為男女比例有時差異很大,所以會有很爆笑的狀況產生。可能柴克艾弗隆跟休杰克曼一起約會也說不定。也有人很入戲的,比方說我那當麥克傑克森的學生,他不論來者是男是女他都說:「我只喜歡小的男孩子。」

老師看聊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按鈴讓學生換下一位交談。

最後遊戲的終點是每個人拿到一張心型的紙片,寫下愛慕的話語給你最喜歡的那個人,並且署名,交給老師。

老師當郵差送信:「安潔莉娜裘利,這是Lady Gaga給妳的。她說我愛你。」然後全班歡樂的聽著配對結果。



2. Memory

這個遊戲得準備幾套彩色的照片,一套大概三到四張。內容可以是任何人事物。但是得有多一點細節。我選了一家人吃飯,小孩子玩足球 ,教室裡學生各做各的活動等照片。

1.將學生分成數組,人數得在五人以下最好。

2. 告訴學生他們會看到一張照片,但是只能看X秒(一分鐘),然後他們得憑記憶寫下有什麼東西。一組一張表。

3. 老師把照片面朝下放在桌上,然後說開始,學生才可以翻開來看。這時候不准動筆寫,得用看的。

4. 時間到,照片朝下放好,老師收回來。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始列清單,計時三分鐘:黑色毛衣的人,一個球,女孩子吃飯…

5.時間到,全部停筆。每次只容一組先完整報告,其他組只需補充第一組漏掉的部分。老師把照片拿出來,讓學生確認。

6.進行下一張照片。

3. Crazy story
這是個比較高階的活動,學生得練習述事,用連詞表達完整因果時間。
1.讓學生分組,一組拿到四張照片。

2.每一組得想出一個故事連結四張照片。鼓勵學生要有人,事,時,地,物,而且故事可以誇張也可以合理。

3.故事想好以後,學生得找不同組的同伴重述故事內容。

照片去哪兒找呢? 我都是先想好我大概要什麼樣的景像,然後去google來的。曾經想過用雜誌的照片,因為在學校裡的訓練都是用雜誌剪下來的照片去建立一個圖片庫。不過時代已經不一樣了。要讓我在雜誌上找到一張我能用的照片,可能比我自己去外面亂照街景,然後列出來來還慢。尤其我是個從來不買不看雜誌的人,在美國要去哪裡找那麼多過期的雜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