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9, 2008

生活雜記

轉貼自此
一。「Open House」
這裡的私校(公立學校我不知道)都有這種Open House的東西,其實就是招生的策略,讓學生家長來体驗一下這個學校的軟硬体設備。在招生季節一個月至少一兩次,多半在晚上或週六,學生和家長分開,一組組跑不同的教室看不同的課,有科學、人文、語言、課外活動等等主題。學生家長坐在教室裡試聽一下,跟老師行政人員聊一聊,看看這個學校實際的狀況。畢竟私校一年的學費至少二萬五美金,雖然送小孩來的家長都付得起,但是灑錢也得灑得心甘情願。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有義務支援這樣的活動,大家輪著做,至少一年輪兩次。去年我一直被安排教學生組,今年第一次輪到教家長組,起先心裡有裡嘀咕。家長都是大人,臉皮薄,如果真要帶活動,搞不好還不情願開口說中文。我聽別的同事說家長是最糟的學生,實驗課裡,家長根本沒在聽實驗步驟,就自己亂搞,倒是一旁帶來的小小朋友(因為說明會沒有托兒服務,小學的弟弟妹妹家長得自己帶著)反而有在認真聽,還會叫大人安靜聽老師講話。
那天晚上我和另一位西班文老師兩人一組負責家長的体驗課程。西班文先上場,然後中文。我一開始就沒打算廢話聊課程規劃那種東西,反正沒人會專心聽。我一上去就開投影片,告訴他們我們要來學一點中文,体驗一下學生是怎麼上課的。因為中文比較新奇吧,家長眼睛都亮了起來。我很快的跟西班文老師一唱一搭示範了「 你好,我叫________」的句型。(有投影片拼音在背後,任何正常能力的人都能猜到這是一種問候和介紹名字的情境)。接下來我馬上手一指,第一排的第一個同學也很快的會意,自已報「我叫_______。」然後後面的有樣學樣,就一個一個用中文自報名字。因為超簡單的,整個教室大人小孩二十個人報了一圈以後,開始覺得有信心了,我又再教「你好,謝謝,再見」。然後讓他們整個教室亂找人自介,然後道謝說再見。整個氣氛不知為何就熱了起來,家長也挺愛social認識新朋友的,正好讓他們彼此裝熟一下。然後我發下色筆和講義,隨便亂講了象形文字的鬼歷史,就讓他們照圖描兩個中國字。他們一邊描,我就一邊開始幫家長洗腦:

「你看,中國字其實是有種系統的。雖然我們得認那麼多字,可是呢,你們知道嗎,中文其實沒有動詞時態變化的喔。像我學英文,我要學I eat, I ate yesterday, he eats, I go, he goes, I went...多麻煩啊。中文不論過去現在未來,一律都是「我吃…」,我今天吃,明天吃,昨天吃…全部都一樣,多簡單啊。」
所以我接著說:
「西班牙文,法文等等要花好多時間背動詞變化。其實到了中文,不過就是拿那些時間來記字,認字而已啊。所以中文其實不難的啦。」


講到這裡很多家長已經開始點頭面露微笑,「呵,真的啊,太好了,我也想學了呢…」


這時候大家都寫完了,時間也到了,我讚美了他們寫的字,大人小孩都很歡樂的出了教室門去了。

跟我一起教課的西文老師說,「中文真的很有趣呢,相較之下,我上西班文的時候就沒那麼熱絡。你看家長的反應就知道了。」我跟她說,「不過就是新鮮罷了。還有,也許我讓他們起身來說話走動,氣氛比一直坐著熱很多。」

那天晚上,我有點意識到,某些層面上,我發現我面對成人學生,其實真的是自在許多的。也比較有辦法。(當然大人也比較乖,不會坐在位子上打來打去)某種自信被激發了以後,我那天晚上的表演我自己也被嚇到,幾乎是在一種high的狀態下。

又過了好幾天,招生組的小姐遇到我,跟我說有好多家長告訴她,他們很讚賞那天晚上的語言課,覺得很好玩也學了很多,很高興有一天他們的小孩也可以体驗這樣的課,吧啦吧啦…

那天其實是我最累的一天,早上七點半開始開會,然後上了四節課不停, 下午到六點半open house之前,我得留在學校不能回家休息,因為距離和交通的緣故,時間上實在划不來。結果我一直工作到八點半說明會結束。本來我以為我會累到沒辦法開車回家。沒想到說明會結束,我居然很high.

一邊high, 一邊心裡覺得有點矛盾。原來我真有點懷念教成人的時光呢。

二。學生

這學期讓我累翻的原因是,我手上有三門不同的課,每一門的方向都差很多。中文四的重點是訓練說,中文AP是考試訓練(聽說讀寫都來),中文二是…(唉,我還在摸方向中)。中文四我很認真的盯一些小環節,說話要有連詞標明先後順序,問句就只能有一個question word什麼的。你以為這些中文一就學了,但是學習者還是常常犯這些錯誤。最後我給他們一個口試,先來個隨意聊天,然後叫他們說說他們的學校生活,最後講一個故事。這些內容其實我一直幫他們訓練了很多次了,所以他們並不是完全不熟悉。我特意給每個人錄音,叫他們考完要回去自己聽一聽自己講的東西,給他們一點反思的機會。

所以當我終於把所有人都測驗完畢,一個一個聽他們的錄音,突然覺得好像今年和去年的努力不是完全丟到馬桶裡沖走的。好的學生真的進步了,去年和這個學期相比,我要求的東西,她們真的學進去了。比較弱的學生,我也才發現他們也是學習到一些東西,甚至表現得比我預期得好。有的學生去年在中文三完全自我放棄了,今年在中文四似乎給了他們一個機會救回來。

想到這裡,我又開始矛盾了。

三。做夢

這幾天放假,我開始幻想如果我的工作不這麼忙 ,我會做些什麼?

我找到了一些社區大學的課表。看看西班牙文的時間,開了哪些音樂或繪畫的課,好像我突然有空可以去上課似的。

今年看到/聽到很多朋友的寶寶降臨的消息。不能說有壓力,但是我也突然意識到,好像我已經進入某種年紀了。

這幾天在Nick爸媽家過節。他妹和妹夫帶著他們的小寶寶來,給家裡帶來不一樣的氣氛。家裡第一個孫字輩的孩子,Nick他爸媽還在學怎麼當外公外婆。雖然他媽自己承認不是那種「小孩瘋」喜愛世上所有小孩的女人(我想她是典型的不特別愛小孩,但愛自己的小孩的人),連她也感染了那種對小動物的天真可愛的憐惜之情。(有看過shiba inu puppy cam的人就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小艾艾非常的乖,很少哭鬧又一覺到天亮。Nick他爸媽看了都覺得她爸媽簡直被她寵壞了,想當年Nick他們兩兄妹小的時候…(每次兩老講到這兒都會做遠眺貌,然後開始講古)

但當我們早上十點半起床的時候,都很高興我們只是uncle 和 aunt,不用早起餵奶也不用換尿布,可以舒舒服服坐在床上,一人一台Mac的筆電悠閒看部落格早報。

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虛榮

我的第一台筆電是02年買的IBM thinkpad X23。那時候IBM的筆電部還沒有賣給聯想,品質非常好,又小又輕,讓我兩次來美國念書都帶著它,一直用到06年末才開始不穩定起來。當然那時候技術又更進步了,我的X23又沒有內建無線,也沒有CD-rom,全部都得外接。於是老公很好心的把他那台Mac G4轉讓給我。其實G4在那時是很漂亮的,白色的機身,還有個蘋果圖案小燈。我記得所有的筆電設計那時候都笨笨的,蓋子打開來在用的時候,坐在對面的人看到的Logo是上下顛倒的,也就是只有用電腦的人在要打開電腦那一剎那才看得到上下正向的Logo(因為打開了就看不到Logo了啊)。Logo是要給人看的,既然使用者都買了,還需要看嗎? 所以Apple很聰明的讓使用者看到的是上下相反的logo,反而其他的人看到的是正向的logo,這樣不是一個最好的宣傳嗎?
在Apple之前,所有的筆電都是黑黑的,後來市場上大家紛紛跟進,開始做白色的筆電。
Mac的系統一開始用怪怪的,但習慣了以後,實在很難受得了PC。我喜歡從來不關機,蓋子一閤起來,電腦就睡覺去了,一開,又醒過來。開機關機還得等,不關機的話,總比天天要開關機的PC省事多了。
今年夏天老公一直念著要幫我換電腦。其實我的G4雖然老,有些鍵也鬆了,但是還是功能良好。但大概是男人節日前都會那種電器用品的鬼上身吧,他決定要趁新一代Macbook推出以後買新電腦給我。
話說那天去Apple Store試了舊型Macbook和新型Macbook, 我是覺得舊的鍵盤比較好用,可是新型的,一改白色機身,居然用了MacPro才有的銀色機身。我是不懂LED螢幕有什麼差別,玩了兩種機型,就回家了。回家以後,我一邊看Apple網站上的功能介紹,才發現新的Macbook是用iphone的觸控系統,可以用食指拇指抓取,這我在店裡完全不知道,早知道就試了。但老公一邊看系統的配備,一邊念著,還是舊型的比較划算,新的沒有快太多,但是價格上完全差了幾百塊。就在我開始動搖覺得新的比較好以後,老公開始說服我,Apple根本就是把電腦當fashion在賣而已啦,換個機身樣子,東西差不多,就是要你再花大錢買最新的東西,像女人買鞋一樣啦,吧啦吧啦。

我想,好吧,已經不是單身時的嬌嬌女,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還是理智一點吧。而且亞馬遜折扣再折扣的結果,店裡要999的電腦,送到家裡只要不到八百美金。但全新的,未稅就要1299。
但是訂單下了以後,我們兩個都開始後悔了。大概是這時代很多人的通病吧,對科技的新產品總是充滿渴望。新型的出來了,買了新電腦,但卻不是最新的,好像就遜掉了。「我買了新的電腦!」「什麼的?」「Macbook」「喔,新出來那個啊?」「呃…不是,是舊型的…」我心裡想像這樣的對話。電腦來了以後,反而沒有那麼興奮,而只是「喔…」。尤其在學校裡面走過學生身旁,看到至少三四台一模一樣的白色Macbook排排坐在一起,突然覺得也沒那麼特別嘛,如果我的電腦不小心跟學生的混在一起,我搞不好還分不出來。「要不要我拿麥克筆幫你把電腦寫名字啊?寫得大大的,這樣就跟別人不一樣了。」老公半開玩笑的說。「才不要咧!」不過我真的有點想拿什麼貼紙把那個蘋果貼起來,還是把我的電腦貼滿貼紙。

我想到小時候有一個Hello Kitty的計算機,白色的頭是蓋子,往上一推就露出螢幕。這是一台設計非常精巧的計算機,一直到現在二十幾年了,我把它帶來美國,現在還躺在我的書桌上。要不是我有一天耍白痴把它打開來,裝不回去,結果讓老公裝的時候,發現少了一顆螺絲,到現在應該還是可以正常使用。那白色的貓頭,我五歲的時候有一天突發奇想,覺得白色的頭很普通,我想把它變黑色的。於是我拿了一支鉛筆把Hello Kitty的頭亂畫一通。沒有變黑貓,但是多了不少灰色的刮痕就是了。

放心啦,我不會拿鉛筆把白色的Macbook畫成黑色的。要畫也拿個麥克筆咩。

不知道為何扯到Hello Kitty計算機上。我想要說的是,其實想要一台新型Macbook的心情,不過是虛榮罷了吧。

Friday, November 7, 2008

NNCST非母語中文教師

NNCST是我自己編的詞,仿TESOL協會裡的NNEST (Non Native English Speaker Teacher), 叫做Non Native Chinese Speaker Teacher, 叫做非母語者中文教師。在英語教學界有一個現象是,非母語但使用英語的人士,其實已經比英語母語的人多了。(想想看講英語的地方,也才美、加、英、澳、紐)等地。但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學習、使用英文,光想印度這個大國,人數就夠多的了。因此,大量英語教師由非母語人士擔任,是無可避免的。他們的角色,也是個重要的議題。在美國本土,雖然是英語國家,但是由非英語母語人士擔任英語教師,卻不算少見。以致於在美國的英語教學協會裡面會出現這個次群体NNEST。

NNCST,「非母語者中文教師」,雖然目前在說中文的國家裡很少見,但是在以中文為外語的環境裡卻是偶爾可見的。也許是因為我自己曾是個NNEST,又是在英語國家裡,很能夠体會非母語者老師所會遇到的挑戰與質疑。

上次去開研習會,與會二十多位中、港、台老師中,就有一個老師是NNCST。有時候不小心聽到其他老師與那位老師的對話,常覺得同情與抱歉(更有些丟臉)。

中文老師一:「啊,你會說中文啊? 說得不錯喔! 」

N老師愐腆道: 「呃,對...呃…沒有沒有...還好而已。」(我幫他加的OS: 這是AP的教師研習會,我是教中文的老師當然會說中文,難道我是來吃點心的喔?)

中文老師二:「那你也會看,會寫囉?」

N老師又愐腆道:「對…」(我又幫他OS: 敢情您也會看?會寫?)

其實非母語老師在教自己母語的學生上,有許多是我們這些說中文為母語的人,所沒有的優勢。比如說,他們跟學生沒有語言障礙,文化上更能了解學生的心理,加上了解自己母語與目標語言的對比,在解釋語法上更能得心應手。

想想那些憑著膚色來亞洲教英文,若沒有任何語教經驗或會說當地語言的,學校根本不可能把一班零起點的學生丟給這些人教,充其量帶帶高級會話班,或是還是得跟當地老師一起上課。一般被人詬病的那種撈錢的外師,也就只能做些會話聊天,或是全美語跟小孩玩的角色。不是會說該語言,就能教學的觀念,教過中文的朋友們應該可以体會。


還有,因為非母語老師是經過跟學生相似的歷程而學上來的,在情感上他們很能同理學生遇到的困難,也很能預知困難在哪裡,想辦法幫助學生克服,甚至以自身的經驗幫助學生。因為非母語老師通常都是成功的語言學習者,他們的成功經驗也可以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對他們管用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分享給學生,成為學生自己的成功經驗。

我以前在學校當助教教中文的時候,就很喜歡問那些非母語的同事們,他們是怎麼學會某個用法,或是會如何教一個語法。有些東西真的不是我們這種母語者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比如說,部首這個東西,我知道好像很重要,但是我不知道把它教好,讓學生有個概念有多重要。一個同事說,他教中文一的時候,都會花一些時間把字典印出幾頁來,讓學生學會用部首試著查字典,這些內容不在課本裡,但他就是會花時間做這些事情,因為他自己的經驗就是,基本部首了解了,認字就會比較有系統,同時也讓學生知道筆順有多重要。亂寫的話,就查不到字了。

這一年我的中文同事就是一個成功的非中文母語教師。
我在我的同事身上,學到了很多。以美國國家語言5C裡要教culture,文化為例,身為母語者,是很容易挖出一些文化的東西讓學生看,去學習,但是若要有更深層的了解,其實需要學習者進入一個思考比較的態度。這非常需要對學生本身文化的了解,讓學生從自己的文化角度出發,才能從而比較兩種文化的不同,而得到更深的了解。有一次我讓AP的學生讀中國人搬家的習俗,也從課文作了延伸討論之類的話題。接下來練習寫作是要他們模擬回一封朋友的來信,根據他們對中國人的了解,建議這位朋友可以送什麼禮物作為搬遷誌慶的賀禮。結果學生寫得都很浮泛(比如說,送紅燒牛肉,因為紅色是吉祥的顏色?)。後來跟同事討論,發現一來學生年紀太小,二來有些中西差異是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根據他的建議,於是我又作了一次討論,這次我問他們,要是我的美國朋友搬家,請我去參加house warming party,我可以送什麼? 他們就很會講了,有的人說送盆栽,有的人說帶一瓶酒,而且是紅酒(一個女生說紅酒喜歡喝的人比白酒多)。我問,送錢好不好。學生皺眉頭說,「也是可以啦,可是很不好。」我問為什麼, 他們說,「感覺上很沒誠意。」於是我帶入中國人的紅包文化。我拿出一個紅包袋。學生看過,也知道那是什麼,但是意義可能不懂。我說,中國人在同樣的場合是可以送錢的,而且很普遍。我說錢還不只是錢而已,得裝在紅包裡。紅包也不只是個袋子而已,它的出現意味著這是個禮物。一掏出來,不用說話,中國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錢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禮物的象徵。這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我也告訴他們自己從小很少收到家人的生日卡、畢業卡、新年卡什麼的(學生驚呼,「好可憐!」), 但我會收到家人的紅包,而且紅包上是長輩仔仔細細一筆一劃用毛筆寫的祝賀詞。對我來說,錢不是那麼重要(當然後來都用掉了),但是那個袋子,我卻會收起來,就像收集別人的賀卡一樣。我也告訴他們我還收著我的曾外祖母在她過世三天前給我的紅包袋。她已經過世十五年以上了,而且她是文盲,紅包袋上什麼字也沒寫,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它還是在我爸媽家的某個抽屜裡。(媽,我知道妳最近在修房子,拜託不要動那個抽屜)。

然後我又扯到中國人送字的文化 。美國人搬家不會送個自已寫的字吧?但中國人會,因為它是個藝術,也是個很珍貴的心意。我告訴他們我的爺爺和爸爸可以為了寫幾個紅包上的毛筆字,坐在那裡練習個老半天。為了寫幾個字,寫字的人可能練了好久,又得送出去表起來。這心意不是很特別嗎?

我想經過學生從自己文化出發,再去看中國文化,可能比我直接告訴他們中國人搬家可以送什麼,印象與了解更深刻。

我也觀察到其他不少同事在教學與文化傳授上極佳的策略。下次再討論。

因此,我真的覺得,在美國這樣的環境下,最成功也最理想的語教老師其實是這樣的NNCST-中文程度極佳,又熟知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對母語老師而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加強對當地語言與文化的掌握,特別是了解學生的生活與心理。在沒有華人的學校裡教書,這一點更為重要。另外,就是虛心吧,若是你在教師集會裡遇見這些NNCST,不要忘了問問他們的想法,不要老是卡在「喔,你的中文怎麼這麼好」這樣大驚小怪的話題上。

Saturday, November 1, 2008

中文天地 Chinese Link-教材不負責亂談三

今年第一次使用中文天地,對象是中文四和中文AP。
以AP現在在用的Level2上下冊為例,我覺得比他們中文三的時候用IC的Level2 (此為舊版。請看註解)好教也好用很多。我自己都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相信學生也有同樣的感受。怎麼說呢,IC的Level2(舊版)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雜,文法點雜亂無章,什麼都丟給學生去接,沒有什麼目標性與系統性。教到第二年,我開始体會到用目標來思考到底什麼語法點要強調,什麼可以帶過去就好,會讓老師的焦慮感降低很多(課本上那麼多東西,如果每一個都要學會,但學生又學不好,我這做老師的是很急的)。比方說,一二年級大概就是因果關係的句子, 回答「是什麼 」「為什麼」,三年級就得搞連詞和敘述句,描述昨天發生的事,轉到今天明天時 間切換 要 順,「…以後,先怎麼樣再怎麼樣,然後…」,學生到了這程度要開始用「和」以外的連詞。因為英文可以用「和」連接大部分的句子,但中文就不行,中文裡連詞可多的呢。這種單調性與錯誤是需要一直糾正的。到了四和AP,要開始會比較,陳述意見論點,這時候一些比較書面的話就可以進來,像「總而言之…」「依我看…」。但如果一本書這些東西全混在一起,那真的無從教起也無從學起。

從這點來看,中文天地算是比較有系統的。每一課一開始有很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描述發生的事情與經驗,然後本課文法點的重點就是學「了」和「過」,學生比較好掌握。主課文是對話,但補充課文是把主課文拿出來延伸,用主課文的字和內容來發揮。我很喜歡這樣的設計。換 了新的文章,但是主要用詞和文法點完全一樣,學生可以測試自己對主要生詞文法的理解,若沒有時間,老師也可以跳過不教,不會影響課程的進行。作業本方面,功課也不算太多。除了漢字練習以外,我喜歡它Level2給的造句練習。比如學生新學「時差」這個字,練習裡給一個字「差」,學生要自己造一個詞,(如差不多,時差,差三分) 然後造一個句子。這個程度的學生已有不少詞彙,所有新的生詞總是一個字認識,另外一兩個字不認識,這樣的活動的好處是讓每個新的生詞/生字跟已知的生詞有連貫。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學習法激起更多的連結,更容易記得牢。

另外,中文天地有自己的網站(Level 1, level 2)可以聽所有課本,作業本的錄音,也有不少課外資源,不過這些資源是給學生自己去探索的,如一些博客網站。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挑選這些博客的,我倒挺驚訝挑選的人似乎對博客與網路文化有不少認識。(因為例出來的博客網站都頗經典的, 我自己本來也就在看這些人的文章)

但這本書也不是全無缺點。在編排方式上,由於是著重語言的功能(如描述過去經驗,抱怨,請求),在主題上就顯得很不明顯,並且有點不夠廣。尤其是level2下冊最後那五課簡直像鬼打牆,繞來繞去主題全部不過是工作與就業,一點變化也沒有。雖然說大學生就業很重要,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花個五課的時間談就業的東西,還有很多有趣的議題啊,像政治、性別、環保、教育、娛樂什麼的,這本書的課文主題裡都沒有,變成老師得花很多時間自己想辦法加進去。


註: 中文聽說讀寫Level 2新版已出,拆成上下二冊,我還未正式使用過,但看起來對舊版雜亂無目標的編寫做了許多改正。每課的單字量減小是最明顯的改變。其他的細節我需要使用過了才能評論。